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我奋斗的那几年 > 第三百八十九章 骊山盗洞

第三百八十九章 骊山盗洞

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第三百八十九章 骊山盗洞

我顺着这小孩儿的手指看过去,在前面的地里还的确有些不一样。

扛着锄头两步跑过去,这块儿地下面有一个“人”印子。

地下很明显有一层黑色的人形的泥土,和周围的不大一样,估计是在这里埋了有一段儿时间了,这尸体里的水或者别的什么都渗入泥里了。

和老孔对视一眼,他说,挖。

我俩抡起锄头就开始搞,挖了没有几锄子,泥土里就出来一具湿尸。

这具尸体好怪,外面是黑色的烂肉,可是尸体硬邦邦的,敲了一下居然都没怎么破损,很硬。

难道说,这尸体还成了金刚不坏尸了?

我问老孔,这是咋回事?

老孔摇摇头,说只有挖出来才知道了。

我和他将尸体全部挖出来,石头身上的丝织物已经烂的只剩下几块儿碎片了,不过依稀能看出来这是一个古人。

他有一个发髻,就是秦人那种发髻,头发都没有腐烂。

但是整具尸体都是黑乎乎的,黑色烂肉下面的组织器官都硬邦邦的跟石头似的。

老孔仔细研究了一下,道:“没错了,这尸体是中了水银死的,看到了么,这些黑色的东西都是水银。”

我仔细一瞅,还真是这样。

在夜郎王陵那边我曾经见过身上都是黑毛的那种尸体,的确是这样,当时那些尸体身上有很多黑色绒毛,不过,这具尸体的身上都是黑色的烂肉,因为有水银的缘故,还有一股怪味儿。

像是一股,怎么说呢,油漆味。

对,就是那种油漆味儿,很冲鼻子。

也不知道这些村里的人怎么想的,居然把这种水银浸泡过的尸体埋在地里堆肥,这东西可是有毒的……

将尸体原样埋了回去,我和老孔已经确定,这骊山墓的地下水道入口,就在这附近,找到了入口,接下来需要操心的就是怎么进去。

而今天,有两个和何教授说好的老家伙,愿意来看看,从地里头回来后,我拿出一块钱给三娃,叫他去买糖吃,小屁孩儿屁颠屁颠地拿着钱美滋滋地跑远了。

一个村子一下子没了六个青壮年,这在什么地方都是大事,村子里的人架起了渔船,把水里的水猴子给捞出来了,弄了一口大锅,满锅大炖。

那东西就跟鳄鱼肉一样,又死又硬,我很难想象这东西是怎么吃下去的,更别提,这下面还有好多尸体是被这些水猴子给吃掉的,这不就等于变相的……

最后我和老孔要了一个蛇皮袋子,将那坨太岁装在袋子里,拎着袋子徒步往骊山研究所走,去找何教授他们。

因为骊山墓的特殊性,这里驻扎着一个连队,而且门禁很严格,没有介绍信和工作证什么的,是没法进去的,我和老孔磨磨唧唧地走了快一个小时走到了骊山研究所门口,在掏出一包烟之后,请门禁老头子给里面的何教授传个话,就说他的学生来了。

没有等多久,何教授就带着几个学生一起出来了,还有一个戴副眼镜,头发有点花白的老头,约莫有五六十岁,穿着很朴素,有种以前知识分子那种朴素的感觉,脚下蹬着一双老布鞋。

何教授一个人站在中间,周围的学生犹如众星拱月似的拱卫着他,看的出来何教授在这里地位很高。

他让那门禁老头子将我和老孔放了进来,先介绍了一下,不听不知道,一听,原来那个穿布鞋的老头是何教授的第一任学生,49年的某大学生,当年那一届的学生可以说是天之骄子,全国之招收了二十几个人。

后来那二十几个人在全国都很有名气,有一些甚至影响到了新中国的考古史,他这个学生姓史,姑且叫他史所长。

我和老孔假装是何教授的旁听生,在一边寒暄了一阵,老孔将蛇皮袋子里的太岁拿了出来,让何教授和史所长看看。

听说我们捡了个太岁,那史所长很感兴趣,掀开蛇皮袋子看了一眼,就道:“这是肉灵芝啊……”

几个学生听说这是灵芝,都凑上来看。

学考古的是不一样,这史所长将太岁弄开,伸手一边摆弄一边给我们科普,讲了讲这东西的来历。

这太岁是百药之王,在中国的古籍《山海经》称之谓“视肉”,乃古代帝王养生佳肴,这东西是作为古代的帝王服用追求长生不死的药物,一般常出现在古帝陵里,据说“食之尽,寻复更生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