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既然对方主动上前求死,解决了他之后再处理其他人,也未尝不可!
凌渊没有抢先出手,只是挡在牧正青身前,态度坚决。见状,牧正青也没有急在一时,扭头就朝正在对敌中的崆峒派弟子,询问起了此间经过。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对凌渊的轻视,但对方脸上却并未出现任何变化,这让在凌渊身上吃了亏的牧正青暗暗提高了警惕。
有了牧正青的到来,身上压力骤减的同时,那几名崆峒派弟子也渐渐放松了一些,将这一行发生的一切和其余几名同伴的情况都说了一遍。这里面大部分的情况都与牧正青的推测相差无几,只有几个细节处让牧正青听了之后才恍然大悟。
凌渊的计策并不复杂,归类下来无非是调虎离山、逐个击破!不过这个计划之所以能够奏效,却是多方因素齐备带来的结果,少了任何一处都不可能做到这个地步。
首先便是情报问题!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这一次崆峒派众人之所以会吃这么大的一个亏,这一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凌渊的所有计划,都是在参考了双方的实力差距之后做出了,而牧正青这边对贺天殇这边突然出现的援军却是一无所知。
若是牧正青早知道贺天殇的援军只有凌渊一人,之后发生的一切很有可能便会有所改变,至少牧正青会根据这一点做出不同的安排,其结果便是变数的增加,最终导致凌渊的计划彻底破灭。
一开始凌渊就排除了正面对抗的可能,在计算了魔化带来的实力提升和后果之后,他很清楚那样做除了送死以外不会有任何意外。既然这样,问题便简单了,所有的布置全都放在了如何分化敌人实力和整个己方实力之上。
一开始,凌渊就特意扫除了众人遗留下来的痕迹,又在敌人前进的必经之路上埋伏,为的就是那暴起伤人的一幕。这番埋伏不为杀伤,甚至是否能够奏效都并不重要,他要做的只是在对方面前展现自己的实力,并且吸引对方的仇恨!
这一步凌渊完成的很好,两个慈航静斋弟子的死,让计划顺利的往下进行,凌渊也开始了他的逃亡之路。而第二个布置,无疑便是埋伏在追亡路上的两名魔门弟子,而他们的任务除了尽可能的对先一步追来的牧正青造成威胁之外,更重要的却是在两人离开之后布置现场!
这一步十分凶险,凌渊必须确保自己牢牢吸引牧正青的注意力,否则中途停下的牧正青,绝不是两个阴葵派精英弟子能够应对的。事实上,牧正青的随手反击给他们造成的威胁便已极大,若不是隐于暗处且早有准备,说不定这一击便会让其负伤。
说到这里,崆峒派的弟子明显有些愤愤不平,因为那带着血迹的暗器从来都未曾伤到任何人,那些遗留在岔路口的血迹,全都是凌渊他们提前准备好的。暗器上的血迹,是为了暗示两名魔门弟子受伤逃离,而前路上的血迹,则是为了营造凌渊不敌牧正青,受伤败逃的迹象。
有了这个认知上的误区,也难怪崆峒派的弟子会选择兵分两路,因为现场遗留下的线索,已经让他们自认为胜券在握了!面对苟延残喘的魔门余孽,哪怕是兵分两路他们也能摧枯拉朽的消灭敌人,否则对方又岂会在埋伏失败之后落荒而逃呢?
至于牧正青的安危,这些崆峒派弟子就更不担心了!贺天殇这一路都没有出手,偶尔被追上也是靠着牺牲门中弟子求生,魔门这边根本就没有能和牧正青这个高手抗衡的对手,想要出现牧正青靠他们援助的局面,几乎是不可能的。
到了这一步,计划其实就已经完成了一半。提前离开的阴葵派精英弟子,只要一路留下痕迹,指引崆峒派弟子上钩便可,真正的杀手锏,在于那剩下三名埋伏好的魔门弟子和想办法抽身的凌渊!
当牧正青决定放弃追杀凌渊的时候,这个计划便到了收尾阶段,提前与埋伏人员汇合的凌渊,充分发挥出了一个藏在暗处的补天阁刺客的杀伤力。
与之前刺杀慈航静斋弟子时不同,这一次凌渊是全力以赴的,配合那名佯装仓皇的魔门弟子,只是一个照面,凌渊便成功击杀了三名崆峒派弟子,更是深入敌阵使得对方完全无法相互配合,在极短的时间内便配合其余四人将七名崆峒派精英弟子尽数击杀!
处理了这七名崆峒派精英弟子,凌渊便带着四人马不停蹄的朝着另一处埋伏点行去,途中唯一需要担心的便是正巧遇到折返中的牧正青。这是计划中避不开的两个漏洞之一,因为利用地形的缘故,凌渊等人必然会与牧正青的行走路线形成交集,哪怕这个概率极小,可一旦出现意外,凌渊便只能带着四名魔门弟子或战或逃,而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