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见惯了王氏在河水里洗衣洗猪草,当下,只管拿着自己的小锹挖百合。她计划乘今儿王氏去摘枸杞的时候,移几棵百合到自家山上。
至于,六月的天移栽百合,能不能活,红枣则不大关心。
王氏洗衣回来,瞧见红枣动作,想着和艾草一样,这百合还是自家地里有方便,便即,就帮着红枣挖了几棵。
打此,王氏再来河边洗衣,就会挖几棵百合栽到自家山头去。
几天工夫,李满囤已在自家山头开了一条直通山顶的路。过了山腰,再往上,许是人少上去的缘故,荆棘便不似山脚那样密集,竟有近十棵长成材的杉树,以及十来棵树龄一到十几年不等的果树,其中,有两棵桃树上,还挂着桃子。那桃子竟然还挺甜。
虽然枸杞赚钱,但林地的用处也不小,建房、打家具,哪里都少不了木头。现山顶既然还有一亩半的林地,李满囤自然要留着。这便即便宜了王氏移种百合。
王氏种百合,自不会似红枣随便刨个坑就种,她会留心光照和遮荫,最重要的是,王氏会不怕辛苦地早晚两次提水上山给百合浇水。所以,在红枣吃完两个桃树上的桃子,开始啃另一棵树上的青苹果时,李满囤家的山头上已开了半亩地的百合。
第17章 斧劈猪大骨
斧劈猪大骨
终于围墙地基打好了,正好家里的干枸杞也凑了一百斤,李满囤便又进了一次城。
将枸杞卖给药铺,李满囤得了六吊钱。
想着近来李贵林、李贵银两个侄子的辛苦,李满囤得了钱,便即就先去肉铺,花180文买了三斤五花肉和三斤猪油。因买的多,肉铺老板还额外送了根没肉的腿骨。
背着肉,李满囤去了杂货铺。他花10文钱给他家红枣买一包桃酥。结果桃酥拿到手,他想起这段时间都没去看他爹,便即又多买了一包。
买好桃酥,李满囤方买了家用的东西,盐糖之类。
东西买好,李满囤方去城门外的砖瓦窑定了五间瓦房的砖瓦cc有了枸杞的收入,他决定修和老宅正房一样的五间瓦房,交了一吊订金。
回家后,李满囤将四吊钱交王氏收着,自己则揣着下剩的一吊钱马不停蹄赶去邻村的采石场定了打围墙的石料cc上次,石场送石灰过来时,李满囤请教过他这么大的院子,打围墙,得有两船石料,需一吊钱。
王氏将钱收好,瞧着有两包桃酥,便即就先收到缸里cc她不确定是不是送族长和二伯的,又担心红枣看见了跟她闹,只得先藏好。
至于剩下的肉,猪油骨头好弄,熬油熬汤就好。只这三斤肉要怎么煮才好家常一般只煮的一斤肉。
但不煮,又担心放坏了。
直到看到筐里还有的两包盐,和一包糖。王氏想起家里年下做腊肉,拿盐腌制后,能放一年,便即就拿刀把肉分成三块——两块拿盐腌了,一块则准备和骨头一块儿炖了。
家里两口锅,王氏准备一口锅炖肉,一口锅则先熬油,然后油盛起来后煮饭。
把肉洗净切成块,下到锅里,王氏正准备把骨头放进去,却被旁边的红枣阻止了。
“娘,”红枣不满意:“这骨头你不切吗?”
“就这么一根,我们家三个人怎么分”
“这骨头硬,刀切不开。”王氏教红枣:“会崩了刀口。”
“咱家不是有斧头吗?”红枣觉得她娘不会变通:“斧头,山都能开。”
“剁骨头肯定能剁动。”
红枣前世的某一年,满城刮起了一阵吃大骨头风,红枣紧跟潮流,狠吃了不少的猪骨头。
红枣还真没见过她娘这种一整根腿骨剁也不剁直接下锅的呢。
虽然,我不知道怎么煮骨头汤,红枣内心里吐糟王氏,但我起码知道骨头得剁开了再煮,我娘的厨风真不是一般的粗犷。
斧头剁骨头王氏也在内心纠结:这听起来虽然可行,但可没见过有人这么做——她家,不管是她婆婆于氏,还是两个妯娌郭氏和钱氏,煮骨头汤,也都是整根煮的。
不过,煮汤的骨头从来没上过桌,去向,不说也知道。
不过,看到只一根腿骨,王氏想这剁便剁了吧,这一分为二,给他父女俩一人半根,正好。
李满囤到家时已过了饭点,他家里的和孩子还等着他开饭。李满囤颇觉开心,有一家之主的自得和宽慰。
王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