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毕竟,攻打南齐之后,朕并未大开杀戒,大概认为朕或许好战,但也算是仁德之君,是也不是?”
别说,还真是。
“在启元,朕登基之前,倒是被人送了一个挺有趣的外号,人称活阎王。”李鸿渊淡淡的瞧着他们,漫不经心的摩挲着手上的酒杯,见这些人神色有些许改变,“南齐的读书人不少,但是,相对于所有人,也不过区区之数,费点时间,杀光了也不是什么难事,然后,再将所有的书籍找出来焚毁,在这大片土地上,实行蛮化管理,但凡见到有人识字读书,或教授他人,就杀掉,你们认为,多少年后,曾经的南齐人,全部就会沦为蛮人?”
在场的士林大儒无不是颤抖起来,群情激愤,哆哆嗦嗦的指着李鸿渊,“你,你,你怎么能,你怎么敢……”
他们或许不在乎自己的生死,甚至不在乎被灭族,但是,李鸿渊所言实在是太过惊悚,让他们有一种源自于灵魂深处的恐惧,作为读书人,他们的灵魂,那就是一本本的书铸造而成的,学识越高,所受影响自然就越深,李鸿渊在断他们的根,灭他们的魂。
李鸿渊笑了一下,“朕有什么不能,有什么不敢。”
“如此荒谬荒唐荒诞,有违人伦常纲,流于后世,你也不怕遭千古唾骂?”
“啧,朕从来就没想过当一个明君,后世之人,想怎么骂就怎么骂吧,与朕何干?便是被掘了坟,暴尸荒野,业障缠身,又能如何呢?”李鸿渊相当的泰然自若。
这些人或许就没见过他这样的人,而面对他这样的人,就意味着任你多好的口才都是白搭。“现在都是启元的子民,你这么做……”
“什么启元的子民,你们不都不承认吗?更何况,就算是启元的子民,整天想着给朕找麻烦,朕不是更有权利随意处置了。朕的耐心有限,别跟朕扯这些有的没的。”
“你一定要这么做吗?”
“朕也不算是完全不讲道理,这不,选择权在你们手上不是?”李鸿渊表示,自己还是很民主的。
长久的沉默,终于,有第一个人弯下了脊梁,“愿为皇上效劳。”
随后,接二连三的低下了头,“愿为皇上效劳。”
李鸿渊不置可否的笑了一下,“行了,入席吧,朕今日可是特地为诸位设宴。”
“多谢皇上。”“想通了”之后,适应得还是蛮快的。
只是,昔日的美味佳肴,现在吃在口中,味同嚼蜡。
后面的事情,不用李鸿渊吩咐,这些人也该知道怎么做,李鸿渊只是派人适当的盯着就是了,而这些人,是前不久靖婉派人送过来的文人,文人到底还是需要文人来对付。
这些人多是年轻人,而且小半都今科进士,因是用人之际,今年的科考,靖婉直接提升了取用的人数,从原本的三百,直接提升到五百,后面的两百人,不知道多少人说他们走了狗屎运,便是最后成了同进士,在启元大胜南齐,将南齐纳入版图的情况下,也不用担心会没有机会,做得好,加上一定的机遇,前途未尝不宽广。
其中,又以江万里为首,江万里在两年多之前,被靖婉委任为钦差,前往各种暗中查看水利修建情况,万幸的是,或许因为靖婉使用重典,无人敢在她极为重视的事情有所怠慢,基本上都尽心尽责,便是有那胆大包天的,勾结户部派遣下去的人员,在被江万里察觉后,立即革职查办,靖婉为杀鸡儆猴,可是半点不手软。
而后在面临大面积的水患的时候,启元基本上没怎么受灾,而就算是受灾,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救援,别说是饿殍遍地,背井离乡的都是少数,而且,在灾后也很快的返乡。
因为这事儿,靖婉为朝廷内外所称赞,被歌功颂德,修建水利之事,虽然耗费不少的钱财,但是都值得。
而江万里原就是从六品的入翰林院,这事儿办得漂亮,直接官升一级,而此番前南齐这边需要人手,他不辞辛劳,主动请缨,而靖婉从李鸿渊那里也知道他的能耐,遂应允,并且再升一级,位列五品,要知道,他入官场也不过是三四年的时间,这晋升速度,着实叫人吃惊,不过,旁人也不能否认他的能力就是了。
这里面还要另外一个人值得一提,那就是靖婉的二堂兄骆靖平。
他不是出身长房,亦不像骆靖博一样是靖婉嫡亲兄长,而且他还是庶出,亲爹也瘫在床上,所以,相比较而言,更多的需要依靠自己去拼搏,而他也不负所望是,就官场而言,比之骆靖德跟骆靖博适应得更为良好。
原本两年前,骆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