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安葬的时候没有立碑呢?”
小兔兔越发好奇起来,甚至网友们都跟着好奇了起来。
“每一个坟墓都应该有墓碑的吧?这不是常识吗?”
“没有墓碑的坟墓,岂不是成了孤魂野鬼?”
“听说有一些特殊的人物,生前隐姓埋名,死后都不能泄露身份,所以才不会立墓碑的。”
“普通人哪里会有这些顾虑,不立墓碑的原因肯定是因为太穷了,就跟古时候直接用草席裹上,然后拖到荒郊野外,随便挖个坑埋掉,哪里有什么墓碑。”
“没错,穷人家就是埋进乱葬岗的。”
“但是这里不是乱葬岗啊,这里是正经的坟墓,肯定应该有墓碑的。”
……
小兔兔又疑惑道:“难道是有什么特殊的习俗?”
“其实穷也是一方面。”于一山道:“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饭都快要吃不上了,哪里还有钱去刻石碑,只能先拖上一拖,等经济宽裕了再把墓碑补上。”
“其他的,也有风俗的原因,比如有些地方,死者的年龄没达到多少多少岁的,就会被认为没有资格立碑,或者不能在死后就立即立碑,需要等上几年才行。”
“还有些无后的老人,或者说没有儿子,只有女儿的老人,也不能立碑。”
“还有些各种不是意外,但又不是正常死亡的……”
“总之,各个地方的风俗都不一样,什么奇怪的规矩都有。”
“所以,见到这些坟墓也用不着奇怪,总会有些原因的。”
李想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我家那时候就是穷的,后来就一直拖着了,早几年手里有些余钱了,才想着给爷爷奶奶立个碑,把坟墓修缮了一下。”
于一山呆了一会儿,又自言自语道:“看来,我也该给父母修修坟墓了……”
小兔兔这时候耳朵挺尖,闻言便凑了上来:“修啊,反正你现在不缺钱,也该给父母修个豪华大宅子了。”
“是啊,现在不缺钱了……”
其实,于一山觉得修缮坟墓的意义并不大,以前没有钱的时候,扫墓的时候也就是除除草而已。
他觉得那些草在坟头上长的郁郁葱葱也挺不错,但是除草也是种风俗,而且老人们说,如果隔上几年不除坟头草,再回来的时候,坟墓可能就找不到了。
所以,除草这个风俗于一山还是可以理解的,这是个有实质作用的事情。
但是,现在一些其他的行为,就让于一山感觉有些纳闷了。
比如,很多人都喜欢用水泥把坟头包裹起来,并且搞成一个宅院的形式,周围还修上一个小小的围墙,似乎觉得这样的墓地很有档次。
越是那些有钱人,祖辈的坟墓就越是修的豪华,甚至把周围的地面都圈起来,修成一个大园子,父母祖辈都圈在园子里,从远处看过去都十分的显眼。
这样又有面子,又在本地留下了孝顺的好名声,而且大家还能知道他发财了。
具体他们是为了面子还是孝心,这就没人知道了。
总之,只要当地有人起了个头,把坟墓给打上了水泥,其他人就会纷纷效仿,感觉不把祖坟打点漂亮了,自己在村里就低人一头了。
但是,这些人生前又不孝顺,等到父母死了才来做这些门面功夫,能有什么意义?
难道他们是等到父母去世,才回想起父母的恩情,然后感觉很是内疚,这时候才开始使劲折腾自己,折腾到破产也要把丧事给办妥当了?
还别说,有些地方办丧事确实是不计成本的,甚至负债都要将父母风光大葬,办一次丧事花掉的钱,比给父母几十年的生活费还多。
这钱不花还不行,要是丧事办的抠抠搜搜,就会被戳脊梁骨,村里人会摇头叹息,会冷嘲热讽,茶余饭后闲下来聊天,都会鄙视两句。
这在城市里都是个丢脸的局面,在农村里就更严重了,放在古代,这种人家都没法在当地活下去。
这些丧葬的风俗,明明不是很合理,却被所有人视作理所当然,不折腾一番不足以显示孝心。
于一山也避不开这个怪圈,他不在乎别人怎么议论他,但是如果他不尽快把父母的坟墓和祖坟修缮一番,老村长恐怕也会来批评他的。
坟墓肯定是要重新修缮的,于一山琢磨着,既然迟早要修,不如就干脆搞大一点。
与其被那些村民议论他不孝,还不如狠狠的砸上一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