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封笔了吗?”
何平猜到了有人会问这样的问题,并没有感到意外,他不疾不徐的回答道:“承蒙评奖委员会的厚爱,能让我二度获得茅盾文学奖,夺得这个中国长篇小说界的桂冠。
你刚才说的封笔这件事,肯定是不存在的。只是我这几年手头的事太多,精力无法集中在写作上,所以只能停两年。
新作品的话,恐怕需要等一等了,以后肯定有机会和大家见面的。”
回答完这个问题,又有人站起身,“何老师,您刚才跟我们分享,说八十年代的文学创作是寻根、是忏悔,还说这只是一个短暂的趋势。进入九十年代,国内的文学创作必然进入到‘个性化写作’的时代。我们都知道您几部最为知名的作品,例如《福贵》、《许三观》、《家慧》等也是这样的风格,您有考虑过未来自己的写作风格走向吗?如您所说,进入九十年代您的写作风格是不是也会逐渐边缘化呢?”
何平闻言笑了起来,对提问者摆了摆手,“先坐下,我们今天不是老师教学生,大家平等交流,你们这么一搞,我感觉我回答的不正式一点都不行。”
底下的众人笑了起来。
何平想了一下,然后说道:“时代是进行中的历史,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脱时代和历史的障目,这是必然的。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读者们的热情还是一如既往吗?”
众人思虑一下,似乎排队抢购的场面已经越来越少了。
有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