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安国侯府嫡子林松泉,也就是墨染祖父,在中状元后被魏老太师看中,当即就许了姻缘。魏老太师太爱才,也十分满意林松泉人品才学,故将两个女儿都嫁给了新科状元,姐妹两个不分大小,一同做了平妻。
“新状元娶太师女,姐妹两个做平妻,高头大马新贵客,红妆轿子十里春。”
“一对姐妹花,移来林府门,双双添贵子,彩晖伴琉璃。”
当年更令人称道的是,林家两位夫人,姐妹两个竟先后有孕。
还各自都生了公子、千金。
林府子嗣兴盛,姐妹两个都为侯府开枝散叶,也喜得魏太师夫妇心甚慰,两府一时都是喜气洋洋。
这桩美姻缘便传为一段风流佳话。
若是没有那件事,恐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许是天妒好事,许是好事太多了,便会有坏事。
月圆则缺,水满则溢,都是此理吧。
林府繁花似锦之中,忽遇不幸。
这魏太师的小女儿在最后一次生产时,生了几天都未生下来,最后生下一个孱弱女婴便撒手人寰。
青春年华折在三十二岁,便化梨花做雪白了。
可产下的这个女婴也是天身体弱,养到三岁就夭折了。
幸而后来魏太师大女儿,也就是如今的林府老太太,又生了一位千金,林府才再次有了喜气。
后来林老侯爷,及至府中众人再提起这位夫人时,唯剩一抹惋惜。
才子佳话,一对璧人,都成了陈年往事。
林老侯爷一生都未曾纳妾,偏房、小娘、通房一个没有,百花园中就只这两朵姐妹花,这事一直为京中女儿称羡。
都说魏太师小女儿虽是早丧,却也是得了夫君怜爱,而魏太师大女儿就更是有福,嫁进侯府竟然还能独享夫君疼爱,真真羡煞旁人。
就因林老侯爷一生未纳二色,故林府共六房,都是血脉同根。
但因当年娶得是平妻,所以这六房也微有不同。
大房、二房、四房、五房,加上嫁出去的五姑奶奶,九姑奶奶,都是如今的老太太所生,乃是一奶同胞。
而三房、六房和嫁出去的七姑奶奶,都是已故魏太师小女儿所生,也就是府里人所说的“小祖母”这一脉。
墨染六岁那年,老侯爷驾鹤西游三年有余,母亲苏夫人被传去春僖堂,说是老太太有事请大家商量。
母亲对来人点点头,赏了一把赏钱,两块酥皮果子。
当时她踮着脚仰头看,见母亲眉眼微有笑意,似乎很是高兴,她也就跟着笑起来。
墨染这一笑,引得丫鬟媳妇们都笑了,被母亲从地上抱了起来。
苏夫人抱着墨染,笑着逗她:“也想跟母亲一起去?”
墨染点点头,很小大人的说:“母亲高兴,染儿也高兴。”
苏夫人笑笑,牵着墨染一同往春僖堂走。
母女两个后面跟了一大群媳妇、丫鬟。
张嬷嬷跟在她们后面,边走边说:“夫人慢些,夫人慢些。”
苏夫人笑笑,俯下身子看墨染。
墨染也恰好仰头看母亲,母女两个相视一笑,都回头说张嬷嬷啰嗦。
墨染小小的人,稚嫩童音,很认真地同苏夫人说:“母亲,张嬷嬷为什么这么啰嗦?”
苏夫人看看张嬷嬷,摸摸女儿的头发说:“你可爱死个人,你个小机灵鬼!”
苏夫人说着点点墨染鼻子,笑着问她“是不是忘了,是谁每天给你做桂花糕来吃?”
墨染很认真地想了想说:“要是张嬷嬷只给我做糕,不管我走路,那我就更喜欢她了。”
众人听了这话都笑起来,张嬷嬷笑得嘴合不拢,直说“我的小姐哟,我的小姐哟。”
苏夫人笑笑,带着墨染继续往前走,刚到院门口忽停下脚步,俯身下来嘱咐墨染说:“出了院门可不许再笑了。”
墨染点点头说:“母亲,我知道。”
张嬷嬷无奈地摇摇头,跟在她们母女身后,看着她们这一大一小收敛了笑容,满面严肃地往老太太院走。
墨染那时小,还不知道不笑时应该怎么样,就只仰头呆呆地看着母亲。
她见母亲满面肃容,似有悲戚,好像是伤心,也好像是不高兴。
母亲为什么要不高兴?为什么会伤心?
墨染不知道,回头看看,已经离佑安院很远了。
母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