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潇洒。两个人一见钟情。交谈一会儿,两个人又被对方的才华折服,便私定终身。张若姜将身上带的金钱首饰全部交给陈平,说道:“今生非陈平不嫁!望君莫负若姜!”陈平也发誓道:“此生若负若姜,天诛地灭。”
陈平回城后,将若姜送的首饰卖了三十金,给自己置办了几身新衣裳,打扮一番,又买了礼物,再次亲自登门求亲。这次虽然进了门,却被张负严词拒绝了,原因是陈平名声太差,盗嫂之名张负虽然也不信,但是流言比事实更有杀伤力。况且张负认定了陈平要娶自己的孙女,看中的是自己的钱财,动机不纯!
张若姜听说爷爷拒绝了陈平,着急了,在爷爷面前死缠烂打,态度鲜明的表示非陈平不嫁。很快,全家族的人都知道了。张氏族人特别是若姜的叔伯强烈反对这门亲事,他们最心疼的是若姜的嫁妆实在是太多了。伯父说道:“陈平太穷且不论,盗嫂的坏名声,就足够让家族抬不起头。现在有人问陈平是谁时,或许没有人知晓,但是盗嫂的陈平却是无人不知。和这样的人结亲,没有任何好处,还抬不起头。”叔叔也说道:“陈平虽然有才名,但是河东郡几次举孝廉为吏,他都因为有盗嫂恶名没有被录用。和他联姻,会影响整个家族的仕途!”此言一出,连最疼爱若姜的爷爷也开始反对这门亲事!若姜见无法说服家人,万念俱灰。在夜里留下一封绝命书给陈平,便悬梁自尽。幸亏贴身丫鬟夜里被尿鳖醒,起来小解时发现了,大声呼救。惊动了家人,总算救回一命。张负怕再出事,只好派人日夜看守。若姜从此拒绝进食,一病不起。张负只能在她昏睡之际,给她灌些流食,先保住生命。
张负没有办法,再次召开家族会议。最后商定嫁给陈平可以,必须先出籍(逐出家门)。在魏国时候,逐子女出家门,只要请乡三老做个证,写下文书就可以。但是秦国派来的县令,却一本正经的仔细调查,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查得一清二楚。最后给出结论是:“若姜贤淑有德,没有伤风败俗之事!不可出籍。”
这事情闹腾得全县无人不知了,张氏族人颜面尽失。张氏叔伯两兄弟,一合计,又心生一计:先答应了这门亲事,定下结亲日子。再要求陈平拿出万金为聘礼。陈平别说万金了,十金也拿不出,到时候依若姜的性子肯定会私奔随陈平而去。张家就可以以这个借口,逐若姜出籍。这样既省下一大笔嫁妆,又能和陈平撇清关系,家族再不受陈平的坏名声影响。一举两得。
爷爷张负不知道两个儿子的小算盘,他心想,以自己给的彩礼之厚,陈平应该可以轻松地借到万金聘礼!等结婚后,彩礼钱到手再还上,顶多损失点利钱。于是两家各自找来媒婆,订下亲事,结婚日子定在一月后的五月初五。
定下婚期,陈平果然到城中找各大商号借钱,但是这些商号早就先收到张氏兄弟的招呼,不能借钱给陈平。在当地,没有人敢得罪张氏兄弟,陈平四处碰壁,眼看五月已经到了,依旧身无分文。陈平只好通过丫鬟和若姜取得联系。若姜回信,结婚时,一分嫁妆也不要,誓要嫁给陈平。随信还有一些首饰,让陈平拿去卖了,补贴家用。陈平非常感动,有妻如此,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