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见到了王家准备的那支老山参的时候,心中的怨气倒是去了一些。
可是在听到那位王老爷所说的祖传扳指之后,他便动起了心思。
他身为樊文清的小舅子,自然知道自己的这个姐夫对玉器十分感兴趣。
若是能帮他把这样一枚前朝皇帝曾经佩戴过的扳指弄到手,樊文清必定会给自己一大笔赏赐,怎么算也应该比这小小的一支老山参值钱多了。
原本他倒是想着,若是能把这个扳指买下之后送给樊文清,除了大笔的赏赐之外,樊文清必定会更加的重用自己。
可是郑玉堂又转念一想,这王家本就十分富裕,每年由他经手送给樊文清的银子,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就凭自己的家底,恐怕全都变卖了王家也不会看上眼。
在想通此处之后,这郑玉堂在用宴结束之后,直接去找樊文清,把此事告诉了自己的这个姐夫。
樊文清在听说王家有这样一件宝贝之后,心里自然十分心动。
不过,樊文清也知道,这王家每年都对自己这般“孝敬”,自己也不便直接出面,否则这谷城县的其他富户就不会这么心甘情愿的给自己送银子了。
于是,那位于师爷就给樊文清出了个主意,他们找个人出面去王家,出银子买那枚扳指。
对此樊文清倒是没有拒绝。
像这样的一件宝贝,对于樊文清来说,就算是花些银子也是值得。
可是,他们派去的人到了王家,刚提及那枚扳指,那位王老爷就极力否认此事,说王家根本就没有什么祖传扳指。
樊文清在得知后自然十分不悦。
而于师爷却是以为那王家不知那人是他们派去的,于是亲自登门,表明来意。
可是那位王老爷却依旧是这般说辞,说王家根本就没有什么扳指。
见到王家如此,樊文清都有些怀疑那郑玉堂是不是听错了。
再把郑玉堂喊来,他却说此事千真万确。
随后,在他的帮助下,于师爷派人抓了几个那日受邀去王家赴宴之人。
起初,这些人也都没有松口,而是跟那位王老爷一般说辞。
可是,在几个官差的大刑之下,他们终于还是承认了。
原来,在酒醒之后,这王老爷也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
若是此事传扬出去,那王家恐怕家无宁日了。
再加上没过多久,便有人上门想要买下这枚扳指。
于是,这王家找上了之前在主桌上的那些宾客,给了他们一笔银子,想让他们守口如瓶,就当他没有提过这扳指之事。
在他们看来,只要他们都矢口否认,时间一长,说不定此事也就这么罢了。
至于郑玉堂,王家却是觉得此人是樊文清的小舅子,若是给他一笔封口费,反倒是会弄巧成拙,所以索性就没有理会郑玉堂。
在问出了这样的一个结果后,于师爷他们便有了底气。
于是于师爷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们再次登门,索要那枚扳指。
这时候,他们已经不愿出银子了。
因为在他们看来在,这王家实在有些不识时务。
可是到了这个时候,那位王老爷还是不愿松口,依旧推脱说王家根本没有什么扳指!
原本他想着于师爷他们能知难而退,等到年节之前,自己再备上厚礼,说不定能揭过此事。
可是这位于师爷为了替樊文清“分忧”,哪里等得到过年节。
于是这于师爷想了个办法,他派人去抓王老爷那个已有身孕的儿媳,想要以此来要挟这王老爷。
如今在王家,这王老爷最在意的除了那枚祖传的扳指之外,应该就是这儿媳肚子里的孩子了。
只不过,这于师爷派去的人还是出了意外。
那天正好是初一,王老爷的儿媳带着丫鬟和家丁去城外的寺庙上香。
于师爷得知后,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于是立刻派人想要把王老爷的儿媳抓来。
原本对于他们来说,倒也算顺利,王家的丫鬟和家丁根本不是于师爷派来的那些手下的对手,因此,很快王家儿媳就被抓住了。
眼看王家儿媳就要被推着上了他们的马车,却没想到脚下一滑,直接摔了一跤。
这一摔不要急,这王家儿媳的下身顿时流了一大摊血。
这一下把所有人都下坏了。
于师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