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游侯不能死啊,他可是万家生佛的大圣人啊,咱们大唐还指着他呢。”
“是啊,那些妖族若是真打了进来,少游侯要是死了可怎么办。”
“可是圣皇要杀他啊,咱们这些小民说的话有什么用呢。”
“天下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哪怕是圣皇也不能乱杀功臣啊。少游侯于社稷有大功,甚至于你我都有活命之恩啊,咱们写万民书吧!一定要把少游侯从牢里救出来才行啊。”
“是啊,这样的大圣人,年纪还这么轻,我觉得流沙府那位王圣人都比不过他,此次劳军为何不让他去呢。”
“请命,咱们一定要请命才行……”
“走,找人去。”
……
这样的言论逐渐传播开来,越传越广,越传越离谱,从最开始的这些还算靠谱的话传着传着就变了味道。
什么三万龙渊卫的命都是少游侯救的,若不是少游侯,龙渊卫早就在一次陷阱里面全军覆没了,可见龙渊卫围困方寸山是何等的恩将仇报。
又比如这天底下的贵人除了少游侯之外都是坏的,一点也不知道为民着想,只知道尸位素餐给自己捞好处。
甚至还有人说这天都大阵都是出自少游侯的手,少游侯精通天下所有一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圣皇求少游侯赐予天都大阵,李四还上门请少游侯指教剑术……
这样离谱的言论越来越多,用脑子想想都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某些人的有心推动下越传越广。再加上那些人所谓的万民书,一天天的烦心事加起来,终于还是惹恼了一些人。
不管是龙渊卫还是圣皇李四之类的人,总有着自己的拥趸,不说别的,三万龙渊卫总有自己的家人朋友吧,他们若是听到这种流言,把龙渊卫说得一文不值,那只是盈元境的少游侯却成了盗天之功的救世主,他们心里会怎么想。
据说羽林卫某一位小将军听到这种话之后忍不住拍了桌子,说唐未济想要活命便罢了,买人造舆论也就罢了,怎么如此恶心的大话也敢往自己身上揽,就不怕撑死?
于是乎,原本还能忍耐下的中立一族也加入了这场舆论当中,但他们的目的却与造势的那群人相反。
很快天都的舆论开始两极化,更快的是事情突然间就发生了变化,情况陡转急下。
某位少游侯的拥趸在与人争辩的时候大打出手,打死了两个人,口中叫嚷着圣皇无道昏君,如此功臣却被投入牢中,大唐当灭。
此人被当场打死,但这些话却流传了出来。
这些话流传出来之后没多久,不管是站唐未济这一边的还是站圣皇这一边的几乎同时都激动了起来。一边想着你们如此无法无天,竟然杀人;另一边想着的却是这话着实有道理,唐未济这样万年难遇的圣人怎么能投入大牢里,他们一定要把他救出来。
万民书很快便写好,投入了刑部,刑部不收,当场打回。
民怨沸腾!
众人齐齐赶往京兆府,京兆府连门都没开,把鸣冤鼓都收了回去。
这还没完,事情愈演愈烈,在某些人的有心推动下,他们把万民书投向御史台和大理寺,要求三法司重审,还少游侯清白。
御史台和大理寺同样不收,不仅如此,那边诡异的是一言不发。
这种沉默的态度在支持唐未济这一方的人看来就是心虚,就是不占理。于是他们更加大闹特闹,在一些人的领导之下已经近乎疯狂。
天元二十年九月初三,事情就像是一根绷紧的绳子,终于达到了自身能够承受的极端,“嘣”的一下就这么断了。
暴民冲了京兆府,砸了鸣冤鼓,堂堂京兆尹穿着朝服,铁青着脸坐在大堂之上看着这群吵吵嚷嚷的人群。
有人叫“圣皇不公”,有人叫“大唐欺压功臣,让人寒心”,有人叫“此后天下再无圣人,道德崩坏礼乐崩摧”。
京兆尹什么话都没说,只是疲惫挥了挥手,让人把他们赶出去。
此举再次激发民愤,有人挣扎着大骂不止,冲了出来要朝着京兆尹大打出手,被左右拦下之后,京兆尹怒发冲冠,大骂道:“好!你们要造反,我便让你们看看你们为之造反的是个什么东西!”
他让人取出一大箱公文,站在堂上,随意捡了一张念道:“天元十六年秋,酒馆枕边人杀龙州府李员外一家上下七十六口,满门尽灭。”
他扔下手里的那帖子,再拿一份,“据查,方寸山九长老名为九渊,乃是妖族二祖,天仙境大妖,潜伏方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