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遍地开花,似乎瞬间到处都是人族的伏兵。这些人族是哪支队伍已经不用说明了。人们虽然好奇唐未济是如何战胜妖族的,但他们的目光更多的是投向了那些战火连天的地方。
剑南道边境的战事没有在妖族的率先攻击下发难,反而是在人族的骚扰下忍无可忍,开始被动攻城。
太叔手下的十万妖军大多分布在类似阳关的这些地方,这些妖军数量或多或少,若总是被动防御,迟早会出大问题,不如配合望舒军与宁远军一起进行大规模攻击。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剑南道防线乱成了一锅粥,战事几乎是从刚开始便陷入了白热化。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刘侍郎对唐未济发起了弹劾。他认为唐未济肆意妄为,引起战事,让剑南道尚未准备充分的人族血修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让整个大唐都要为他的举动擦屁股,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是大唐为此出了大问题的话,唐未济要负全部的责任,更要因此事罢免唐未济的劳军职务。
这乍一听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战事还没结束,朝堂上已经对领军在外的将军进行攻讦了。但细细一想却又是无可厚非的事情,毕竟谁的屁股下没有一把椅子呢,刘侍郎不过是被推出来的刀罢了,这把刀握在谁的手里谁也不清楚。
让众人感到意外的是老太师却在这种时候站了出来,帮着唐未济说话了。班道远是唐未济的人,这一点已经不用质疑了,天牢一事班道远更进一步已经是明证,可老太师一向是和唐未济打擂台的,今日为何如此?
无数的疑问下,老太师与刘侍郎又辩驳了几句,刘侍郎也不知道是吃了什么熊心豹子胆了,面对老太师的诘问竟然回答得有条有理,字字句句分毫不让,甚至有些时候站在大义的一方还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老太师似乎是有些怒了,起身与圣皇道:“陛下,您英明神武,可千万不能轻信小人谗言。老臣虽与少游侯有些许争执,但那是君子之争,只是立场不同,少游侯功在千秋,剑南道战事如火如荼,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妖族急了,更是证明了少游侯这一下打在了妖族的七寸之上,只要能挺过妖族最开始的攻势,这场战役我们必将取胜。
“此时此刻,少游侯最重要的就是陛下的支持,若是在这种时候放弃少游侯,岂不是寒了边关将士们的心么!”
刘侍郎同样朗声道:“陛下,少游侯目无法纪,军法森严,若是人人都与少游侯一般,这军事岂非乱成一团?
“何况此战能赢是将士们用命,是文鸣栾将军与韩白登将军的功劳,与少游侯何干?
“妖族自乱阵脚,随便去个人都能烧了粮草,只能说是少游侯莽撞,误打误撞运气好罢了。若是提倡这种做法,日后要出大乱子的陛下。”
“乱世用重典,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你不懂么?为一些小小私怨,你要让我剑南道出大乱子!”
“太师息怒,刘某惶恐,刘某自认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刘某不知太师所谓私怨是指何事,刘某只知道为民请命,为国直言。少游侯领我百景城精锐中的精锐,在剑南道边境胡作非为,恕臣眼拙,至今不明白少游侯想要做什么。
“为国,少游侯此等目无王法之人必须严惩,为民,少游侯不懂军事,不通兵法,却胡搅蛮缠,送大好男儿性命,岂非要寒了天下人的热血。”
“你怎知少游侯领的就是百景城的精锐?”
“若非精锐,如何能以一千破一万?若非精锐,如何能杀得妖族毫无还手之力。臣想来想去便也只有这一个解释,百景城战事胶着,想来也是因为少游侯利用手中权力强行令韩老将军交出手中精锐。百景城十万兵马,凑五千精锐总是可以的。有此等强军在,谁替了少游侯的位置不都一样?
“少游侯罔顾国法,罔顾百景城安危,罔顾他人性命,却不想想,若是有此等精锐在百景城,对韩老将军来说是何等重要。他为了一己功名便做出这般事情,着实让人愤怒。韩老将军陈言不敢说少游侯不妥,但那字字句句中分明藏着韩老将军对此人的极度不满,久而久之,军心涣散,军容不整,为此人将天下大乱啊陛下。”
刘侍郎这番话说得是声情并茂,连老太师都哑口无言。毕竟他说的几乎是所有人心中猜想的事实,否则解释不通发生在望舒军中的事情。
太和殿内群臣顿时议论纷纷,有支持老太师的,也有觉得刘侍郎说得有道理的,谁也说服不了谁。一个个争得脸红脖子粗,圣皇坐在上头看着他们,莫名心烦。
蓝城看着这些乱象,叹了口气,悄悄走到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