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英学神 > 第254章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第254章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人员、物资送到月球上来,宇航员以此为基础,不断扩大月球建设的工程规模。

炎黄联盟建立月球基地,一方面是方便做科研,另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搞生产,挖矿就是相对容易的事情,月球上有大量的氦-3,是核聚变的最佳材料,是开采的重点,而要挖矿,就少不了大型运输车。目前有了以强相互作用力为根基的超强材料和金属氢这方面的先期研究,可控核聚变其实已经开展了。

虽然月球基地建在38万公里之遥,出行乘飞船坐火箭,需要经历太空的重重考验,但与地球上的基地科考站没有本质区别。目前,有了一箭七星的的管理和运营经验,这些经验,必然也会成为月球基地的宝贵财富。

以登月只能被称为瑰丽的想象,是科幻,是遐想,而现在,有了智脑的辅助,已经接近成为现实,所需要的,仅仅只是按部就班,脚踏实地,从货架上将它们一件一件摆到月球上。

在第三阶段,炎黄联盟在月球基地建设完成后,需要大量培训不同职业技能人才适应月球生活,并掌握基本的太空飞行常识,然后将这些人运送到月球基地,组成小型月球社会。这些人中,有工程师、厨师、技术专家甚至商人,他们在月球基地上从事不同的分工,有的管理物资、有的做饭、有的操作设备、有的进行科学研究,组成一个高效运转的小型人类社区。

即使建好了月球基地,在基地外活动,人类也必须穿戴厚重的宇航服。因为月球的环境,实在是对人类不友好。月球上一天等于地球上的一个月,漫长的白天和黑夜将打乱人体生物钟,影响到正常生活秩序。月球正面受到太阳光照射的区域温度可达到127℃,而阴暗区域的温度则低至-183℃,极寒和极热间的温差接近300℃,如果没有特定的生命支撑系统,要么被煮熟,要么被冻成冰块。

月球没有大气层来吸收宇宙辐射,直接将体表暴露在月球环境下,将受到地表上200倍的辐射强度。月球表面覆盖着一层由岩石碎屑和宇宙尘埃组成的尘土,称之为月壤。这些微小的颗粒直径在1毫米左右,一旦附着在宇航服、月球车、机械设备上很难被清除,它会破坏设备,污染月球基地内的空气环境。

智脑里有关于月球的全景地图,也有大量月表照片,为认识月球表面环境打下了基础。月球基地的最佳点位,定位在月壤少,便于吸收太阳能的月极之上。

第一阶段的任务完成后,着手于建设月球前哨基地的第二阶段任务。这个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源源不断的发射火箭,将建设月球基地的人员和材料送往目的地。万事开头难,刚开始的建设工作非常的困难,从事先期工作的宇航员不得不利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完成少量的任务,但前哨基地初具规模后,后面的建设进度将会加快。

前哨基地空间不是很大,可以为10个工作人员提供月表充气式栖息地,前哨基地会被部署在月极附近的地下洞穴、熔岩隧道或者火山口旁边,这些天然的避难所,可以应付一些突发情况,比如陨石来袭。

月极的白天长达6个月,之后将陷入6个月黑夜中,前哨基地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没有阳光不能发电,在布置可控核聚变能源之前,呆在前哨基地的宇航员得不到能源补充,而不得不撤回地球。这个月球栖息地,会被弃用6个月,直到月极的白天来临后,方能继续启用。

第一批月球居民将由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他们将带去足够的金属氢,利用月球现有材料,制造更多可用物资,为人类生活提供基本支撑。比如融化月球上的冰,并净化为人类可以饮用的水。水的重要性远不止于解渴,可以用月球上的水来试验种植食物和植物,还有利用人类和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和氧气.......

新能源技术将在月球上得到广泛运用。携带金属氢电池不仅可以储存能量,让宇航员度过漫长的夜晚延长停留时间,而且电池化学反应后,还能产生人体赖以生存的水分。最重要的是,在航天器、月球车等机械设备缺少能源时,可以将燃料电池分解成氢和氧,提供化学燃料。

要将月球真正变为人类可生存的太空基地,必须能够让基地内的居民自给自足,形成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可以通过开采月球丰富的矿产资源,出口地球来换取支撑月球基地发展的各类物资。

月球岩石风化层和陨石坑中富含贵金属和其他原材料,而且月壤中含有大量的氦3,这是核聚变技术的关键原料,在地球上极其稀少,但在月球上却极其常见,初步估计月球上有上百万吨氦3。开发利用氘-氦3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