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绝技,就是数一数二的善骑之士。所有人误以为邢父一众援兵是塞外胡人一点不奇怪,先秦时代根本就没有马镫,所谓骑兵都是坐在马背上双腿夹马骑行。
要练就稳稳的夹马骑行,没个数年之功,更本做不到。这也是为何我华夏在战国之前军队只有兵车而骑兵的原因。
赵武灵王改革,实行胡服骑射,就是为了培养国民从小骑马的技能,以便应对赵国北地善于骑射胡人的袭扰。
来到这个时代,赵端才明白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原因,是因为少了一副马镫。
若是这个时代有了马镫,我华夏之民就可经过短暂训练,达到和游牧民族一样高超的骑技,也就没必要从小训练骑射,赵国也就不必推行起初被国人激烈抵触的胡服骑射改革。
身为殷墟文字研究员的赵端,前世经常前往全国各大博物馆交流学习,对于马镫的发展历史颇为了解。
除了汉代的一些壁画出现类似马蹬之类的模糊图像,先秦画像以及骑士陶俑皆无马蹬可循,在南北朝之前,更无金属马蹬实物出土。
来到这个时代后,赵端也注意到,这时代人骑马确实不用马蹬这样简单便宜的物什,而是全凭双腿的夹力,会骑马之人都是有着数年、十数年的骑马经验,因而他们的腿一般都是罗圈腿。
邢父养马,招募过来的昔日落草的乡党,却无人会骑马。
赵端让“木匠”给我们打造了不少木头马镫,如此一来邢父手下的乡党摇身一变都成了善骑之士。
马镫这东西实在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看一眼也就被人学去了。
为了防止泄密,邢父尽挑选忠实之士练习骑术,而且对脚上的马镫做了隐蔽处理,毛茸茸的草鞋其实就是马镫,绑系马镫的麻绳也被染成了和马匹一样的颜色,即便走近,不用手摸,而已很难发现这里的蹊跷。
在没有马镫的时代,骑马也就是用来方便放箭。可是有了马镫,配备上弯刀,就能冲锋砍杀。这样的战斗力比之骑射,高出了上百倍。
为对付袭扰的马贼,邢父时常训练乡党骑马冲锋劈砍。赵端见过几次,训练的有模有样,虽都是其貌不扬贫苦乡党,箭雨加劈砍,冲锋起来也有万钧之势。
为首持盾持矛的狌狌邢父率领所有骑马乡党,向包围车队的吕不韦的门客冲锋而来,再距离敌阵数丈之外,邢父陡然勒马,将形制奇异的木盾端在胸前,厉声喊道:“前方贼盗若不想死,立时下马跪伏在地……”
邢父的警告丝毫没有威慑力,只是引来了吕不韦门客的一片嘲笑以及一片箭矢射击。
谁曾想到,对方土里土气的乡人,竟给予了还击。而且是无穷无尽的还击,箭矢从木盾破口处射出,箭箭射在马上,只是喘息的功夫,吕不韦的千余众门客所骑战马以及所乘战车,皆因马匹受伤受惊而四处奔逃。没有遭受射击的黑衣骑士,见此也不由策马奔逃。
那些土里土气的马上骑士,更是威猛不已,催马疾奔而来,看到黑衣之人,便是挥刀劈头,当然是劈马头。
一时间,旷野之中马嘶悲鸣之声直冲云霄,野地上到处都是侧翻的车马,流血的马匹,适才还不可一世的吕不韦门客,悉数跪伏在地上,连连伏拜,祈求来回疾奔的骑马乡人饶命。
只是奉匜沃盥洗手的功夫,一百下里巴人就完成了对千余众精锐门客的歼灭之战,实在太过惊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