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只听得梯下的大妈喊道:
“小栖搽完就早些下来吧。”
小栖才回过神来,走了下来,一起整理这这些蚕箔、蚕架、蚕匾。
“大妈,您等下,我给您记了下来。”
“这有啥可记得啊,这孩子真是的。”
这边小栖也不作答,不一会儿,小栖便将纸笔拿了过来。
“大妈,这养蚕本是门学问,还可以做官的,您接着说。”
大妈也就随她,接着把刚才的那段又说了一遍,又接道:
用火加温干燥,使的茧质更加光亮更加容易抽丝。别看这蚕宝的粪便,更是栽桑的好东西,桑叶也会长的更加肥美,蚕儿更加喜欢吃呢。”
小栖一一将这些都记了下来并写上“养蚕记”三个字。
这会儿里屋传来一阵咳嗽的声音,想是大爷醒了,小栖连忙跑进去,扶着大爷起了床,给大爷倒了些水。
大爷一边接过水饮了去,接着说道:“小栖真懂事”
小栖又帮着大爷捶腿。
这时三哥也回来了,并带着个赤脚医生。
大妈将这郎中请到里间,给大爷诊脉。
大妈问三哥道:“蚕茧可卖了?”
“没得空卖掉,这医生心善,收下了这蚕茧,算是诊金了。”
大妈点了点头,“三儿累了吧,这大热的天,先去喝口水吧。”
不一会儿医生出来,大妈迎了过去,“你快请坐,不知我家老爷子病况如何?”
三哥倒了杯茶。
“老嫂子别担心,就是风湿病发作了,我这里有药给老哥先服用,吃上几日看看,我再扎几针。”
看到旁边的小栖道:“娃儿,你可怕老伯在这里用针?”
小栖摇了摇头,“不怕!”
小栖目不转睛的看着这用针穴位。
“哦,你不怕,那你用心记着,明日我再考你。”
如此这般一炷香的时间,大爷的腿便能动了。
晚上,小栖默默的记着这几个穴位。
转眼不到十天,大爷便能下地走了,这日大夫又来了,看了大爷的情况道:“你再歇歇,吃了这副药,便不必再吃了。”
大妈和大爷好生感谢。
夏去秋来,对庄户人家来讲已经是收获的季节了,地里的柿子树上早已是一片金红,堂屋的地上堆满了石子,似乎要成一个小山,一颗颗金如元宝。
小栖这边才抄写完毕,推开窗去,大妈正在屋外晒着柿饼,哥哥们正在爬上梯子摘柿子,穿过这柿子林,小栖隐约看到远处田地之中的碧绿的红薯藤蔓。
大妈弯着腰一面翻着院落里晒着的柿饼一面说道“该去挖红薯了呢。”
待得两人收拾妥当,又叫上三位哥哥还有大爷一道去了地里,只见这地里早已挤满了农人,个个喜笑颜开,这屋后的二娘看得大妈过来,急忙迎上前拉住大妈说道“我家这红薯刚过完称,将近上千斤了,今年真是个丰收年。”
“那就好,那就好,这个冬天就不愁了”大妈道
小栖见着大妈也喊了声“二娘”
“哎呀,这就是小栖吧,乖乖”
“老嫂子,你们也快去收去,我也去把这些红薯拉回去啦,”一边用汗巾搽这额头的汗珠,一边扭身回了去。
这边只见大爷已经招呼着三个儿子,开挖了,一边挖着,一边笑着,小栖收拾着,这地面上的红薯藤蔓,这些叶、蔓既能新鲜使用,又能晒干粉碎与五谷糠皮烫、煮了,是肥育生猪的上等食料。
过了些时候,小栖也饿了,就刨出颗红薯,去小溪边清洗干净,用小刀切开,一起欢笑着吃开,这红薯生吃味道跟荸荠倒是很像。
农人一年的喜悦便在此吧,大妈想着这个冬天会是好过许多,算着这收成,算着这日子,不觉得眉开言笑。
日落西山,一家人也挖了大半,将这红薯绑上车子,回家去。
这新收下来的谷物,农人们都要尝鲜,也预示着吃上新谷,一年收成的圆满,大妈回到屋里,将这新收的红薯掺着粟米煮了粥来,大家一起吃了。
小栖喝了这粥“好香啊,似有玉兰花的香味,如蜜甘甜”
大妈摸了下小栖的头“不烧啊,这孩子,红薯和这玉兰却是差远了呢,不知这孩子怎么想的”
大家都一拥而上,也都哈哈的笑了。
小栖低着头默默的念着“本就是玉兰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