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春华秋实岁月长 > 第一百六十章 建立新场 一穷二白

第一百六十章 建立新场 一穷二白

有面子,有福气,他是第一个载着他的高级专车。

之前的时候,志胜还是靠着一辆28自行车,踏遍每个地方。

改革开放,现在已经是八四年了,他终于不用再骑着那辆二八自行车,脚蹬着爬遍整个山上,有些地方还得自己扛着自行车上山。

现在,他有了一辆幸福摩托车。从后面带着农行的行长,两个人靠着一辆摩托车,愣是把全县的林地、山区都看了个遍。

说要贷款办场,农行的行长同意了。

他说,他相信老盛做事的这股劲头,等到这片山上的林子都起了。这个产值不是一点半点的。

“老盛,你好好干。农行支持你,但是这一年按期还的利息,你自己得想办法,我可帮不了你。”

志胜答应了。

接下来,就是办场。

志胜,省钱,甚至可以说是抠门了,恨不得一分钱当两分钱用。

能自己做的,能在山上寻找道的,就不花钱。

他小心翼翼的使用着这些国家贷款。

那些店员都笑他自己的工资都没见这么抠的。

那些大梁砖木,能不用花钱买的都不用钱买。

不止这些,刚开始的时候他每个月的工资基本都贴补上了。

半年时间场区基本上建设好了。

这是终于有了房子,有了一片遮风避避雨的地方,可以在这里办公了。

接着就是找人,刚开始将近一年志胜又是场长,又是会计,又是出纳,又是生产员。

最着急的是找工人培育苗木。

终于场里调来了第一个会计。

当这个整个班子搭起来的时候,志胜已经开启每年十万亩的造林计划。

早晨五点不到起身上山,一直干到凌晨一点钟,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忙的阶段,他甚至七天七夜都没有睡觉。

他在河滩荒地上建成了400亩的苗圃,用来给山上供应苗木,每年生产都要十万亩。

他建设了400亩的果园,载种了咱们国家第一批红富士苹果。

他还建设了蕨菜加工厂。

她还建设了花卉公司。

这些工作他都没用国家的一分钱的经费。

国家拨的每一分钱都用在了山地造林工作中。

关于这启动的第一笔钱,是老盛带着农民工打工,挖树坑挣来的!

这一干就是15年。彭县的这一片区域变成了绿地。

志胜的林业事业从未停止。

1984年,

那个时候,一亩地的造林任务,国家的补贴,一亩地28块钱。

根本就不够用。但他也不能张口就找国家要。

国家需要建设支持的地方很多。

他琢磨自己克服困难,想办法自己来完成国家的造林需求。

他想了很多办法,克服资金困难。

他唯一想给县里提的条件就是他要有人事权。他能够选择用谁?

志胜的第一桶金是挖出来的。

是带着农民工去树坑挣来的。

刚组建新场,区里对今年的造林任务没有硬性的指标。

但是志胜却一点都不想耽搁,只争朝夕是他期待做好的每一天。

他给自己的场区定的造林任务是5000亩。

比以往少了一半,但志胜是冲着1万亩的努力去做。

志胜找来了跟她之前就在林场合作的农民工头子,名字叫兰娃。

他是一个孤儿,在村子里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没怎么读过书,但认识的一些字,算账清楚,做事踏实,他带了一帮子人,78年改革开放后就四处找活干,他是最早一批靠自己的双手想要换取美好生活,换取勤劳致富的人。

那时候在华楠林场的时候,志胜就跟他有了初次的合作。

那个时候场里的职工调走流失的很多。没有人是最大的问题。

他找到了兰娃,说是试试看,这是兰娃给志胜第一次挖树坑。

初次合作下来,兰娃给人的印象就是踏实能吃苦。

别人挖不了两米见方的树坑。

经常有人说,栽下去这么小的树苗,为何要挖这么大的树坑。

兰娃却是没有二话,坚决贯彻执行,勤劲的很。

不光是他一个人,还有他带的队伍,附近的十来个县都选不出第二只能吃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