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也到账了!
最后,等到秋天的时候,这笔钱到位。
收到这笔钱的时候再给了兰娃之后,亦可支付自己工厂里的造林的开支。
这是第一次志胜,通过自主劳动来贴补场里的造林经费。
这一年大家异常辛苦。
这一年大家收获良多。
这一年他还给兰娃他们破例发了奖金。
兰娃刚开始不收,说:“老场长啊,我知道您的为人,今年我们活干得多,之前你就很费心,为大家想办法,大家是很辛苦,但钱也挣下了,现在不像以前也能出去打工挣这个钱了。这些奖金,老场长,你也给自己发一点吧。这些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啦。”
“今年辛苦你们了,如果这样可行的话,咱们每年都找些活干,这样我们场里的造林任务就能完成,国家补的那一部分钱不管怎么节省,确实不够用,有时候被层层截留,到场里就更不够用了,国家的造林任务是底线,无论如何都不能不完成,还得我们自己想办法挣钱完成任务。至于我自己,我有国家发工资呢,你不用担心,这些钱留给大家过年用……”
“老场长,他们都让我来劝您,但我知道是劝不动您的。您说怎么办就怎么办,老场长,我也跟着您这么多年了,您说干啥怎么干咱就怎么干,我都听您的。”
第二年还是这样。
就像带着兰娃这支队伍承包了远近林场的挖坑种树的工作。
这样连续干了五年,总算有点余钱,可以干点事情了。
志胜这时候还带着人将这400亩滩涂盐碱滩地,改造成了苗圃基地。
这里这400亩的地没有花国家的一分钱,但却培育了400亩的苗木基地,这里可以培育山上所需要的苗木。这下苗子的钱也不用花了,花了就是种子的钱。种子比这苗木可便宜多了,是苗木价格的一成不到。
志胜是刚开始的五万亩造林项目就是这么完成的。
用劳动苦力赚到钱来补贴,加上国家的一点补贴,能够完成造林任务。
在全区的造林工作报告的时候,许多个其他林场每一亩造林成本都是200多块钱,有的好一点的场100多块钱一亩,甚至有过500块钱一亩地造林费用。但是,志胜他们厂,从来没有超过28块钱国家补贴,也就是说他们没有伸手找国家要额外的一分钱。
志胜甚至是创造了这个记录。
创造了成本最低的记录,此后多少年都没有被打破。
在全区的干部大会上志胜被表扬了,说志胜创造了奇迹,创造了新的标准。
成本最低,成活率最高,林业厅厅长说这是个奇迹。
志胜汇报汇报工作的时候,笑道:“哪里是我创造了奇迹。不过是我带着大伙们儿一块儿干活,是大伙们恩正努力!”
“哎,志胜同志,你不要有压力,也别这么谦虚,你的悬崖培种法和大坑法,听说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你们大家都好好学习,除了老盛也没人愿意在挖树坑上这么下功夫,你挖个树坑都没有人挖的到!像你这样的标准符合要求。你就是我们区里的一个标杆。”
这只是一个开始,志胜就用这个办法改造了400亩的苗木基地,但他还想让职工的日子更好些。
然后,他想着再能给场里弄点副业,这样职工的生活就会好一点。
他沿着河又改造了400亩的果园。
这个做法是深思熟虑的。
他去新华书店擦图书馆,查阅资料,想知道现在最流行的适合西北地区种植果树树种。
再看了很多后,他买了一本书,叫《红富士栽种》那个时候这个技术是从日本引进的。
为买这一本书,志胜吃跑到区里的图书新华书店才买到。
据说,这是当时最先进的一本书。
志胜把这本书细细的看完,然后自己开了一亩多的地来实验。
悉心培育,过了三年,终于挂果了。
等到秋天收获的时候。志胜喊着大家伙品尝。
场里的人喜开颜笑,“这个苹果怎么这么好吃这么甜呢。”
志胜实践成功培育了,他打算大面积栽种果树。
勘探了地方,就是河滩地带还有空余的地。
他一车车地拉土,铺在滩涂地带,土壤是苹果树的根基。
经过了一个秋天终于建成了这400亩的果园。
这400亩的果园,再加上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