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伤害山上的苗木。
挖了100个蕨菜腌制池,按照外贸的要求准备了生产线和所需物资。
一应俱全。
蕨菜加工厂就这么紧锣密鼓的建设成了。
场中召集农民采集蕨菜,腌渍成菜,出口到东南亚、美国。
农民也多了许多收成,只一条禁令,不要破坏这山林之中树木、更不许踩坏这新植的幼小树苗。
敞开收购,只要农民采,场里都敞开了收购。
从不压价,
办理蕨菜加工厂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让农民增收。
志胜跟场里几个人核算蕨菜加工的成本还有出口的价格,定了能够覆盖成本的最高收购价格。
这么高的价格甚至被往年收购价格高出了快10倍。
“我们收的蕨薇的价格足是区里外贸公司的十倍有余,不为盈利,只为这方百姓日子好的更快些,只算的不亏本就好。”志胜嘱咐着测算的人员。
一个只在家里带孩子妇女采摘的季节两个月便能赚到4000块钱。
在90年代,这是什么样的高工资!
这个地区平均一年的年收入不超过800元。
志胜创造了奇迹。
曾有中年男人抱怨道,“真没想到,这家里的老婆现在两个月赚的钱都比他一年的收成都多,说家里地位不保……”
“哈哈……”志胜听到手下人这样的汇报,呵呵的笑着。
“毛主席说了,妇女能顶半边天,我们男同志可不能小瞧了妇女呢……”
“是啊,她赚的钱给买了洗衣机,还有给我买了摩托车,也都是为了这个家我……我当然……当然支持了……”
增加收入是最直观的,还有意外的收获。
不想放开了,这农民更是珍惜这些树木,采摘时也很小心。如今道都不需这些护林员监督了,农民他们只采摘蕨菜,并不见破坏砍伐树木。”
只听老盛道:“这个场之前总是担心农民上山偷盗,看着他们日子过的穷苦,有时也不忍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今才知道,有了这个蕨菜,农民只采蕨薇并不破坏树木,相反,还保护着。外贸公司收取这蕨菜一斤2毛钱,我们核算了,如今按着外贸出口的价格,我们每斤蕨菜2块钱,刚好平衡。而这些农民们尤其是手快会采摘的,一日便可赚上100块钱,这一个季度采摘,这一年便不再穷苦了。”
若是发现村里有那些人想要偷伐树木的会大家一抓起来扭送到场里。
说是老盛这么好的人,给大家创造这么好的致富办法,你不好好的靠自己的劳动,还要偷盗树木,这样的人就该被抓起来。
志胜的心思是在这一方百姓身上的,经过两年,百姓们大都安居乐业,爸也更有盛名了。
然而,基层工作的复杂性不止于此。
老盛的环境也不例外。
动了既得利益的奶酪,必将得到报应。
自以为老盛是个外地人,在民族地区没有根基和后台。
这布局已然上演。
首先就是动了区里外贸的奶酪。
他们以往都是2分钱每斤收购,拼命的压价,而且还以各种要求挑剔蕨菜的质量,如今2毛钱收购,敞开收购,自己场里的质检人员在根据蕨菜的质量分门别类,做出不同标准的盐渍蕨菜。
这个蕨菜加工厂是第一次办。
关于更多的细节,志胜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对懂行人才的渴求,是志胜迫切需要的。
没两天后,有个人来说是区里有个专家特别懂蕨菜。
志胜很高兴,认为终于找到了专家,说是赶快给请过来。
这人去请了一趟,回来了,一脸愁容。
志胜问道原因。
那人说道,“这个专家轻易不答应的,他提了些条件……”
“什么条件……”
“身份保密,不能跟别人说……另外工资得5000块每个月再少了不干,每个礼拜一条红塔山烟,每顿饭得四菜一汤,每餐都得准备小酒一瓶……”
“这么高的工资,在90年代算是高得吓人的工资了,比他一个场长都高……”
志胜思虑良久,说道:“行……”
高就高吧,这个蕨菜场顺利办下来,人才很重要,既然他敢提出这么高的条件,恐怕技术上很好,有了这个技术人员的指导。
蕨菜场就能顺利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