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明儿又因为链霉素的作用渐渐耳聋了,说话也很少了。
这一切似乎就是命运,不管怎么样似乎都没能躲开。
时至今日,明儿受了委屈她自是忍耐不得。
她的思虑几近偏执。
这或许就是心中的执念。
然而还得活着。
她的哭她的闹能改变情况吗?
似乎并不能!
而是让情况变的更加糟糕了。
孩子似乎是母亲永远跨越不去的坎……
这就是生活!
从不因自己的意志而有所改变。
这里的确不能再呆了!
这是润泽心里的感触……
离开这里去一个亲近的大学,或许是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第二天一早,他向学校提出申请,他愿意去东北,建设新的学校。
过了怕是一周,学校里考虑了他的家庭情况,又考虑了润泽的身体条件,拒绝了润泽的申请。说是会安排更年轻的老师去锻炼。
说是新中国刚成立,我们要保护这些为国家,为学术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
说润泽在文学领域是这个民族的希望,是精神。
应该留在条件最好的地方教课。
润泽很是失望,在这一天教完了一天的课程后,特地去找了行政领导。
这次他开诚布公,说了自己的心思。
说了曼琳的心理情况。
领导叹了口气,说着这样的情况并不少。
经历了战争那又不死人的。
其实在学校中,有的老师死了5个孩子也是大有人在的。
那百姓们更是遭遇了太多的灾难。
或许是曼琳的出生,或许是她在上海曾也锦衣玉食。
没有经历过太多的磨砺和苦难自然承受的能力并不强。
但他家里的实际情况就摆在这里。
离开似乎是润泽能想到最好解决方法。
新的东方,新的太阳升起来了。
光芒所照耀的地方,更需要种子的播撒。
这才能茁壮的成长。
将老师比喻成园丁不无道理。
生活真的就是这样。
老师是培育人才,也是播种养育树苗花草。
作为一名师者,润泽觉得自己做的并不好,糊涂的事也没有少做。
更有年少轻狂的离乱。
但战争,生活改变了一切。
他想好好的做好一名先生的职业,
他的孩子不好了,他还有更多的,千千万万的孩子要去教,要去培养。
人生过了大半辈子,他才明白师者的含义。
他想好好的开始。
就如同这样一个国家百废待兴,刚开始进行国家建设。
他不想只享受成果,他想真的能参与到其中的建设。
人性总是这么复杂,他不知道在自己内心深处,是想着国家建设,学校的建设,还是自己的私心,想要曼琳完全的忘记这些不快,
还只是自己单纯的想要离开。
他甚至自己都说不清楚,但他知道,自己想要离开……
而且必须离开。
再找了这位领导三次以后,领导虽是苦口婆心,不舍得,但还是同意了。
教完这学期的课程,暑假开始他们就准备着北上了。
跟着学校队伍,一家三口,现实做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后面又改道汽车,甚至连牛车都坐了,终于经过五天大家到了这里。
正逢盛夏,这里天气凉爽,蚊子也很少,漫山遍野的野花处处开放。
虽然生活清贫,但是曼琳似乎心情很好,脸上竟然挂上了笑容。
她本就是会画画的,当年她的一幅画,也是拍卖上百块钱。
她的技艺是好的,她是有天赋的。
润泽也是鼓励着她作画,这里没有美术老师,曼琳竟然还可以给学生们上美术课。
这个是通过学校考核的。
后来慢慢的她开始教设计。
夏天的岁月曼琳过的似乎很愉快。
新校舍,也是刚刚起步,生活简单,学生也刚开始招生,并不多。
规模不大,人数不多,课程似乎也并没有那么繁琐。
似乎教授的自由度更大。
润泽当了系主任,他来设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