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在,更是随着庞大的资金涌入,影视基地在朝着影视城市的方向转变,凭借专业化和规模化的优势,成为产业链的延伸。
目前国内的影视城市,大多有拍摄基地、旅游观光区、饭店、宾馆、制景装修等诸多功能,是一个集影视拍摄与制作,生态度假,旅游保健等功能于一体的影视旅游综合体。
有了这么一个项目在,公司就可以跟股民讲故事了,意图上市融资,完成资本化转型,显然,眼前的影视城就是这个目的!
韩素他们跟剧组接待人员碰头后,跟对方打听了一下情况,整个项目的总规划面积高达2300亩,总成本为60亿元。
项目分为三期,第一期的秦汉影视城占地就有900亩,耗资9亿元,共计230栋建筑物。
一条主轴线从中穿过,覆盖了两个主要区域:宫殿区和外围城市,皇宫地区有未央宫,瑶池,坛等许多皇家森林,外围城市包括长安街,竹雀街,府邸街等主要街道。
其中,未央宫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汉代宫殿建筑群,它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近平方米,涵盖了许多景观,例如宣宗殿、承明殿、御花园、瑶池、长乐宫。
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秦汉帝国首都的建筑风格,布局和景象,具有很大的观赏价值和历史意义,总的来说这钱没白花。
到达剧组之后,一番寒暄客套,宋佚就去忙着整理行李,准备一会儿的开机仪式。
而韩素则跟制片人和导演聊起了这部剧的筹备情况,这部戏素心也是参与投资了的,只不过所占的份额不大,只有一成而已。
因为还要忙着开机仪式,没时间多聊,韩素便让一位导演助理带着他在影视城里闲逛参观。
最后摇了摇头,这影视城还真不能做,60亿的投资,单靠旅游收入很难在短时间内收回成本。
更何况两年后那场肆虐全球的疫情,让全球经济都崩溃了,别说旅游业,就连航空业都受到了极大波及。
虽然一年以后,国内疫情控制良好,经济开始恢复,甚至出现了报复性消费的风气,但这依然不是韩素下决心砸几十亿建影视城的理由。
在京城的时候,他跟张伟关起门来研究过,目前国内已建成的影视城80%亏损,15%收支持平,仅有5%能够赚取微利,动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项目,最后不能盈利,无疑是极大的浪费。
现在影视基地每个省都有,但成型的不多,能够正常运作的只有十四五家,还有十几家不成规模,但已经立项通过审批的影视基地有100多家,完全是资源过剩!
全国的影视城中,能保证基本盈利的,只有最早建设的几家。比如衡店,有品牌优势,设施、服务也完善。
怀柔离京城主城区近,而且大部分的影视制作公司都在京城,有地理优势。
除此之外也就没几家了,影视城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影视剧外景拍摄的场租、提供的配套服务以及剧组食宿消费;二是旅游收入。
然而,在现实中,大多数影视城却遭遇“剧组不足、旅游不旺”的“冷遇”。
一般的小成本电影,为了节约成本,是不会选择影视城进行拍摄的;
而名导演们拍摄的那些大制作,大都愿意自己搭景,即便去影视城,也就选几个景拍拍。
因此,驻扎在影视城里拍摄的大都是中等规模投资的电视剧,其中又以历史戏、古装戏居多。
现在又有限古令、限穿令,直接导致影视城驻扎的剧组大幅减少。
当然,气候也是影响影视基地收入的一大因素,一般剧组都是开春建组,尽量避开特别热特别冷的时候,所以好的影视城一年四季都有剧组,而其他的就是一阵子。
所以真正占大头的收入还是旅游,剧组那点微薄的收入还不够维护保养建筑的支出呢。
当然,也不是没有精明的人,在国外,影视基地主要呈现两种模式,一种是影视主题娱乐公园,即围绕品牌及电影、卡通人物开发多功能体验式大型游乐项目及衍生产品,如迪士尼乐园和环球影城等;
二是影视产业功能聚合中心,即将电影筹拍、后期制作、出品等影视专业功能聚合在一起的产业中心,如美国的好莱坞、阿三的宝莱坞等。
国内目前的影视基地大多呈现一种中间状态,即外景地拍摄加旅游观光,与国外相比,建设得既不专业也不“专一”。许多影视城在吸引不来剧组的情况下,只得转投旅游产业,然而,大量的人造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