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们下山的时候一打听,跟我们一块儿走的村里人差不多都被抓走了,都去兵营当了壮丁,后来回来的也没几个,现在村里头几乎不剩什么旧人了。”孙氏感慨道。
要不是老头子当机立断,恐怕家里头的根都得叫人给撅了。
“多亏了我爹,还好我爹判断得当,您二老这才能安享晚年呢。”吴氏感慨道,一般人到了紧要关头都会犹豫不决,没想到自己爹还有这样的魄力。
“你们呢?你当时捎了一封信回来,也没说的太明白,我也不知你们在京都过得怎么样了,一直担心着呢。”孙氏拉着女儿的手问道。
吴氏就把这些年的事情跟母亲说了一通,当时怎么遇见被抓壮丁,自己家怎么逃跑最后跟公公婆婆他们跑散了,后来又是怎么相聚的。
这一幕一幕加起来跟血泪史也差不多。
听得孙氏心里头十分不是滋味:“苦了你这孩子了,当时肯定吓坏了吧?”
吴氏苦笑道:“我都忘了当时是怎么想的了,其实我也没受什么苦,家里头带了银子了,后来又去了西边,日子一直过得挺好的,也没受什么罪,后来婆家人也是满满当当的,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是了,是了,你们家也算是极幸运的了。”孙氏把闺女家跟村里的人家一对比,闺女确实算是过的不错了。
至少闺**婿还有外孙女,外孙子他们一个都不少,现如今看这样子也是过得圆圆满满的,这就很可以了。
“你们准备在老家呆多少日子?”孙氏寻思着,女婿外孙子都在京都呆着,女儿估计在老家也呆不了多久,母女两个相处的时间不会久了。
“也就能呆一个多月,来回路上就得二十多天。”吴氏没有撒谎,对着母亲一五一十的说道。
孙氏听了心里头挺不是滋味的,以后再见面还不知道是不是永别了。
“挺好的,你早早回去也能帮衬帮衬有财,不然他一个人在家连口热乎饭都没有。”
“娘,你到时候跟我一块儿去京都吧,京都什么都有也繁华,我给您二老养老,也让我大哥他们松快松快。”
孙氏听到女儿说的话,笑了:“你说的什么傻话?哪有儿子还在让女儿养老的道理?再说让你婆婆他们听了像什么话,肯定不行的。”
吴氏也知道自己说的是傻话,父母肯定不会远离老家跟自己去京都的,就像自己的公公婆婆都想落叶归根一样,老了就不愿意去远的地方了,宁可一辈子在老家干熬着。
吴氏抹了抹眼角溢出的泪水,心里头挺舍不得的。
娘两个亲亲热热的说了一会儿话,感觉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有些不能跟婆婆跟女儿唠的嗑却能跟母亲说,什么都想倒给母亲,似乎母亲有无限的包容力,能包容自己一肚子的苦水。
其实吴氏还真没有什么特别心酸的地方,但是偶尔有点小情绪也希望有人能知道,孙氏这时候就静静的听着,她知道女儿有时并不是需要别人开解,她只是需要一个倾听的人。
钱多多也并不知道自己母亲有这么多的话要说,自从她嫁人之后,跟母亲的交流就少了,虽然两家离得很近,但是她也渐渐把重心放到了沈家,也许是不知不觉中跟母亲走的远了吧……
好在她现在知道这件事情还来得及,自己还有时间来得及改正。
快到天擦黑的时候,大舅才驾着牛车带着姥姥姥爷离开了,吴氏很舍不得他们,暗地里又偷偷的抹了一把眼泪,可也不得不眼巴巴的看着父母离开。
钱多多上前去挽住母亲的手:“咱们倒出时间来就去姥姥姥爷家住几天,我都想舅妈表哥表姐他们了。”
“也好。”吴氏拍了拍钱多多的手。
最近钱沈两家这些人确实是忙的不行,一连准备了几日之后才把事情准备的差不多了。
“既然咱们一切都准备好了,那么也别挑什么黄道吉日了,尽早把事情办完吧,不然这一日一日的,家里总不消停。”沈铎在饭桌上跟大家伙提起到。
祭拜先人也没什么黄道吉日可选,选一个晴朗的日子办了就是了,沈易泽点头同意了。
他们找村子里的老人给看了看天气,挑了个日子然后就把拜帖发了出去。
沈铎也把需要修碑的石料全部准备好了,到时候请村里人帮忙一块把这墓碑就竖起来了。
县衙的官员们接到拜帖之后自然是要过来的,县令虽然是七品官员,看似跟沈易泽平起平坐,其实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京官都比地方官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