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边返回原籍的北方人越来越多,虽然远离家乡是很糟糕的体验,但是大部分人还是顺利的活了下来,在这样的世道就足以让人感恩了。
也有许多反籍的人会经过青古县,也会在这里留一段时间,由于再没有什么能让沈易泽觉得有顾虑的地方,他也不反对这些人在青古县逗留了。
以后这些可都是青古县的财神爷,只要他们过来游玩肯定就会掏钱的,所以一定得给人家留下一个好印象。
还有之前他也没有说大话,由于海边的两个村子距离其他的村子中间还隔着一座大山,山路也非常的难走,沈易泽之前承诺大家伙会给大家修一座路出来,他也确实是一直在办这件事情的。
其他村子的主干道渐渐地也全部都修建好了,许多村子的人只要出行鞋子上就不会沾上很多的泥土,让人简直太开心了。
许多人家因为门前的路修的非常平坦,而去买了牛车代步,这也是更好一面的发展了。
但是大山的路是比较好,可是再难修,沈易泽也是做出了这个决定的,毕竟海边的两个村子也是青古县治之下的百姓,总不能厚此薄彼。
本来老村长还厚着脸皮想问沈易泽不如把他们两个村子都迁出来算了,现在他们的村子也开始跟外面的人联姻,许多年轻的郎君们也都出来找活干了,村子里留下的也都是一些老弱妇孺,人口也不多,他们也想出去看看,可是却因为路途遥远而出不去,那么为什么不把他们的村子迁出去算了呢?
他们也不需要太大的地方,到时候只需要分给他们耕种的土地就行了。
老村长的思想还是很前卫的,居然会想出这样的办法,但是沈易泽却并没有同意老村长的提议。
大海是一个宝藏资源,在没有想好怎么开发它之前,沈易泽并不想轻易地把那两个村子迁出来,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修出一条路来,打通这两个村子跟其他地方的通道,这样一来以后,但凡海边有什么资源才要运出来也方便,村子里的那些老弱妇孺想要出来见见世面也容易的多了。
说来说去,其实还是路的问题。
沈易泽就召集了县里的施工队,这些施工队把其他村子的路也修得差不多了,眼下就专心致志地修建通往海边那两个村子的大路就行了。
老村长一开始听说沈易泽拒绝他的时候有些不敢置信,毕竟他想了好久都觉得沈易泽对他的提议肯定会同意的,因为对于沈易泽的管理来说,集中管理不是更好一些吗?
这是一件双方都得利的事情,为什么县令居然不同意呢?
反而县令现在居然要费时费力的给他们修出一条路来,让他有些不解了,修建一条路难道比迁村子更容易吗?
老村长是想不通的,不过,跟着县令的步伐走肯定没有问题,这是他现在的想法。
县令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就是了,县令说不需要迁村子他就不迁了,现在修出一条路来也挺好的,到时候村子里多买几辆牛车,想要出去坐牛车慢悠悠的走呗,反正路好走。
老村长倒还挺好说话的,这条路走不通再修一条路也行,并没有非常较真儿的想法。
山上修路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不过由于沈易泽之前他们走过那条山路,知道那条路算是一条捷径了,如果把那条路修起来的话也算是不错的。
为此沈易泽还专门请了地质方面的大拿专门去勘测了那条路,就怕山体太过蓬松,万一山路垮塌了就麻烦了,所以还是得请专门的人员来探查一下。
这方面的人才虽然稀少但也不是没有,还真让沈易泽请到了,那人之后就勘察了那条山路,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沈易泽就让人把山路修起来了。
现在这帮干工程的人最开心的就是能有活干了,县令也答应他们了,等到本县的所有基础设施都建完之后,会推荐他们去其他的县干活,那样他们的本事就能够施展出来了,挣的钱也会是源源不断的。
所以大家伙现在都干劲十足,巴不得天天都有活干呢,每一个大工头的手底下都带着许多的小工,干起活来热火朝天的。
眼下还没有入冬,趁着现在已经是深秋他们得把路清理了出来。
山路也不是那么好清理的,到处都是草根、树根还有石子,清理起来非常的麻烦,而且那条路非常的长,也不是一日两日就能清理明白的,是一项十分浩大的工程。
好在青古县的底子非常足,沈易泽自个儿又不吝惜钱财,让大家伙放心大胆的干就是了。
钱多多也非常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