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知府所下的公文其实也是上头下的命令,由于这次的干旱引起了皇帝的警觉,皇帝就要求北方要开始修建水库多挖水井。
皇帝张张嘴底下的人就要跑断腿,干这么多活肯定是需要人工的,而且这是朝廷强制派下来的徭役还没有工钱可拿,完完全全就是替朝廷白干活了。
以往制度就是这么个制度,但是青古县自从沈易泽来了之后就改变了,哪怕是县中的公共设施建设,沈易泽都是给大家付工钱的,导致大家伙一度都忘记了朝廷的徭役根本就是白干的。
可是这种徭役你还没有地方说理去,朝廷说派遣多少人你这个县就一定要派遣多少人去,少一个人头都不行,而且这次知府还特地派人跟沈易泽说了,不允许用银钱来抵,把青古县人的退路给挡住了。
如果能用银子抵徭役的话,恐怕青古县的人一个都不会去的,这就是防着渐渐富裕起来的青古县人撂挑子,才出台的这个政策。
沈易泽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手了,青古县哪儿哪儿都缺人,修进山的路需要人,给一帮汉子们修房子也需要人,还有许多村子一些小路,他也想修建的更好一些,这些也需要人。
可是青古县就这么大,他到底从哪里抽调人手呢?
前些天他就为了招兵买马的事情发愁,结果师爷想了一个主意这才把事情继续了下去,才没几天的功夫呢,他又要为同一件事情来发愁了。
朝廷发下来的徭役还不能不干,毕竟皇帝也是为了北方民众的吃水问题下达的命令,沈易泽也不好公然的违抗政命。
所以现在他只能抽调县中的一百人手,就算是再拿不出人,也得把这些人给抽调出来,心疼的他心都抽抽了。
后来他想一想,徭役实在不是人干的活,有许多汉子因为一场徭役都会累垮了身体,许多人家对服徭役都是唯恐避之不及那是能躲就躲,沈易泽也不忍心自己手底下的人就被一场徭役拖垮了身体。
思来想去之后,沈易泽就亲自写了一张公文,让手底下的衙役公布了出去。
大家伙一看张贴的红榜就知道县中又出什么大事了,就纷纷聚集在了一起,结果还没等看呢,徭役二字就出现在了大家伙的眼前。
红榜面前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伙纷纷都在讨论这次服徭役的事情。
专门负责给大家伙解说的那个衙役跟大家说了,这次服的徭役不能用银子抵扣,只能要多少人就去多少人。
听到这个消息大家的眼前就是一黑,以往都是能用银子抵代,现如今青古县哪家拿也不缺那几个服徭役的银子了,结果等他们都有钱了,还是逃不过朝廷那沉重的徭役负担。
“小哥儿,那咱们怎么个去法呀?一个村调多少人口?”有那不识字的老汉们就着急的问了起来。
他们家中都是有儿子的,每一年的徭役都是满十六岁之后就可以去服徭役,有许多人家已经轮了好几圈了。
“咱们知县大人你们也知道,那是最体恤咱们老百姓的,这次的徭役咱们县令说了,既然银子不能抵扣,也不能叫大家伙把身体拖累垮了,所以咱们就轮流来吧,每家每户出一口子人,每个人只需服十天徭役就行了,然后轮班替换,要是有哪户人家今年徭役没有轮上,那么明年他们就先去,都安排的妥妥贴贴的。你们可得好好感谢咱们县令大人,不然哪有这样的好事?”
大伙一听这衙役这么说,顿时对县令更加的感恩戴德起来,一般服徭役的时候都是一个月至两个月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吃也吃不好,休息也休息不好,好好的人都得去半条命,但是如果只有十天的时间的话,他们是完全可以咬牙坚持下来的。
“对了,”那衙役又对大家伙说道:“咱们县令还说了,只要是去服徭役的人回到县里之后都会有生活补贴,也就是发钱的意思,但是大家伙都别声张,这也是事后才给的,你们都懂得吧?”
这话一出大家伙就明白了,县令这是心疼他们在外服徭役辛苦,特地发点钱补贴他们,但是如果流传的太广的话,也会引起其他州县的不满,毕竟人家都是不发工钱的,怎么偏偏就你们青古县发钱呢?
这个道理大家伙都懂,县令这是为大家着想,所以大家也不能不为县令着想,到后期悄悄的拿钱走人就是了。
其实这个消息早晚都会流传出去的,但是至少保密的人多一些也不会引起那么大的反响,就算是有人听到这个消息,估计人家也会觉得青古县就是有钱,人家给工钱怎么了?
只要不是人为的大肆宣扬,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