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传来捷报,很快,长安城的百姓也从一开始的惶恐不安变成了骄傲,他们一开始让李织登基的时候都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如今看见李织当皇上之后,将上上下下管理的井井有条,他们自然是没有什么不满意的。
至于石榴镇,夏秋染早在李织登基之前,就已经派了人将她做好的百消丹送了过去,很快,石榴镇的瘟疫就消停了下来,不再向外扩散。
一件件的好事,最终全部都记在了李锐的头上,百姓们对于这位女皇帝也算是心服口服,再也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
公主登基仅仅一年,就平复了夏国,灭掉了瘟疫,当真是应了那句——真凤归位天下平!
不过,四方皆平后。
夏秋染在毫无预兆的一天,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对着李织提出了辞官。
如今的梨皇帝,李织有些不解的挽留:“夏将军,如今天下太平,你就留在朝堂中为我做一个辅臣有何不好?”
夏秋染摇了摇头,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大肚皮,无奈道:“陛下,实在不是微臣不愿意,是微臣这身子实在是撑不住了。”
她说完,见李织又有挽留的意思,赶紧出声拒绝:“陛下,微臣知道您爱才,但是整个梨国这么大,人才济济,并不缺我一个,而且我原本就只向往乡野生活,当初为了帮您登上宝座,微臣已经尽心尽力,还希望皇上成全!”
这话一出,李织就算是有再多的挽留之词也说不出来了,当初夏秋染确实是有归隐山林的意思,是自己非把人给拉到这长安之中来的。
而且还让夏秋染带着一家子陪自己踏上这征途的危险的征途,如今自己已经登上宝座,夏秋染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她虽然心生可惜,但是也不强留她,于是笑了笑说道:“既然爱卿已有归去之意,那这也不挽留你,朕就赏你长安一座府邸,再赏你黄金万两。”
说完她又招了招手,一个小太监恭敬的上前,手中端着一个托盘,李织亲自将托盘的红布揭开,里面躺着的,赫然是一块免死金牌!
李织拿着那块金牌,一步一步走下高台,十分郑重其事的将那金牌送到了夏秋染的手上:“秋染,你助我大业,我也没有什么好报答你的,只有这块免死金牌,请你收下。”
堂堂皇上说了一个请字。
夏秋染惶恐接下:“多谢皇上!”
然后,夏秋染就带着文武百官或是艳羡、或是不解、或是钦佩的眼神,离开了金銮殿,同时带着的还有那块免死金牌,和无数的赏赐。
夏沫紧随其后也跟着辞了官,不过她辞官的目的不是为了闲云野鹤,而是为了开办女学。
虽然如今李织当上皇帝,但是除了长安的百姓,其他地方的百姓对待李织登基都颇有微词。
他们认为,女子向来都是无才便是德,一个女子当皇帝真的能让他们梨国繁荣鼎盛吗?
因此,不少地方都传来了一些不太好的流言,难免会影响到朝局,所以夏沫决定辞去官,然后开办一个女学。
以长安作为试点,让女子学习参加科举,这样一来,就能让那些瞧不起女子、认为女子天生比男子愚钝的人闭嘴。
她要用事实证明,然后狠狠的打这帮臭男人的脸!
这个理由合情合理,李织也非常的欣慰,她知道,夏沫这么做是希望自己这个位子坐得更稳,当然没有反对,反而还给他拨了不少的银子,帮她办了女学。
来上学的女子,不收任何一点银子,就连平时用的纸墨笔砚都会免除一半的钱。
长安城不少百姓都是亲眼看着李织成长起来的,一个女皇帝摆在前面,他们这些女子的地位也蹭蹭的往上升。
一些知道女子不易的母亲,自发的将自家闺女送去了女学学习,并叮嘱她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然后参加科举,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些小女孩儿在家一向受排挤,亲眼看着自家的爹爹、祖父疼爱弟弟,哥哥却不疼爱自己。
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一个自立自强改变命运的机会,她们自然不会放弃,所以都卯足了劲儿学习。
最后出来的成效自然是可人的,科举皆是榜上有名,惊呆了一众瞧不起他们的人的眼睛——当然这都是后话。
再说到夏秋染这边,夏秋染自从辞官之后就安安稳稳的在家养起了胎。
马上就快生了,夏秋染纵然是神医,但也是第一次生孩子,就算胎儿安稳,她也有些担心。
夜瑾墨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