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见小北跟南枝彼此思念,可见是有很多话要说,便也没久留。
“南枝,小北,我先进去了,你们多聚一会儿,小北稍后再进去便是了。”
江奕初走后,南枝跟小桃就带着小北在县学对面的茶馆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了。
要了一壶菊花茶,外加两盘茶点。
但正经吃的东西,都是南枝带来的。
小桃把篮子提溜到桌面上,然后把南枝在家里准备好的吃食都给拿出来了。
“这是鲜肉馅儿的包子,这个是鸡汤,用的老母鸡,从狗蛋家买的。”
“还有这几个梨子跟橘子,是庄子上产的,水灵着呢。”
“这一包里面是卤肉,这会儿就别吃了,带去学堂,跟同窗分着吃,都切好了的。”
“还有这些,榛子、花生、蚕豆,炒了五香跟咸酥两个味道的。”
“芝麻小麻花,特地炸的小的,一口一个,不会弄得脏兮兮的,要是饿了又怕麻烦别人的时候,吃这个能垫肚子。”
南枝跟小桃一个劲儿地往小北面前堆东西,叮嘱一句接着一句来。
小北照单全收,还说:“我正缺这个呢,奕初哥读书可用功了,我跟奕初哥一起,也用功,晚上念书念得晚了,确实有时候会饿。”
南枝笑道:“那你就把这些收着,别小气,多给同窗分一些。”
南枝自己也在女学那边做过伴读丫鬟,知道学堂里也未必就太平了。
小北如今开了蒙,眼看着长大了。
从小迷糊,也慢慢成了小小少年了。
闻言就点头:“姐姐,我明白的,我的身份能进县学读书就不容易了,平日里我跟大家的关系都十分的好。”
即便是南枝不在黄杨县的时候,庄子上的月小婵他们也不会忘了这两个小的。
但凡是有什么新鲜东西,肯定是先送一份过来的。
南枝除了刚建造庄子的时候露过面之外,这几个月都不在黄杨县,所以倒是没有多少人见过南枝。
只听说是京城卫家的人建造的庄园,可到底谁是京城卫家的,除了相熟的人之外,别的人都不知道。
也就更不知道小北是南枝的弟弟了。
小米小谷每隔几天就会给小北送一次东西,数量绝对是够小北给同窗们送完一圈还有多的。
所以小北压根没有客气过。
而那些同窗也跟小北关系极好。
一来是看在江奕初的面子上。
毕竟江奕初是县令家的公子,他们读书的这地方都是县令开办的,谁敢跟江奕初作对?
小北虽然没有表明身世,但是他是江奕初的书童,就不会有人找他的麻烦。
二来,南枝的两个庄子可太有名了,那观光票可是一票难求。
庄子上的东西也是,以往只有黄杨县的人购买时,说不定还能抢得到。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周边县城的人全都过来抢。
不买满一车,人家肯定是不会回去的。
所以庄子上的东西着实有价无市,一果难求。
小北能够隔三差五弄到庄子上的新鲜蔬果,同窗们哪儿会不领小北的情啊。
都恨不得把小北供起来了好吗!
天知道他们带着小北给的东西回家之后,那在一众的兄弟姐妹之间有多突出,有多被家里的长辈高看一眼。
好多人都还说呢,看,这就是读书的好处。
虽然有些旁门左道,可说的倒也不错。
要是不进县学读书,不跟小北成为同窗,哪儿会有这样的好东西啊!
小北把学堂里的这些趣事儿都跟南枝说了。
南枝听得津津有味。
虽然她很明白,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是非。
小北在县学里肯定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但是既然小北不说,她也就不刨根问底了。
她会给小北最好的支持,让小北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尝试。
怎么跟人结交,怎么面对阿谀奉承,跟嘲讽孤立,相信小北会慢慢摸索出来的。
从县学离开,南枝又去了一趟县衙后院,给江夫人送了些自己亲手做的吃食。
江夫人生了三个儿子,大的两个都已经快二十了,江夫人自是不算年轻。
上次南枝瞧着江夫人就有些疲惫跟乏力,一直想着呢。
这回她给小桃哥哥抓药的时候,就顺便也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