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末世大佬问鼎娱乐圈 > 第一千九十六章 《白昼之雨》上映

第一千九十六章 《白昼之雨》上映

他已至中年,还差一岁便是不惑,漫长的岁月足够他治愈昔日的创伤,他也的确从当年的阴影里走了出来,成为一名诚恳老实、今年刚刚荣升金星的知名影评人。

但饶是如此,在面对校园暴力相关题材的作品时,方木泉还是会给自己多留一些空间和余地,等做好心理建设之后再正式观看。

结果《白昼之雨》藏得太深,半点风声不露,方木泉惨遭背刺,看完首映的反应与旁边其他观众毫无区别:沉默,叹息,眼圈泛红。

他走出影院,当时还是上午,和煦的阳光抚慰着他的情绪,身为影评人的专业素养也在心境平复后重新探头。

于是方木泉转身买票重刷。

第二遍《白昼之雨》,他没像上次那样失态,然而秦绝的演绎还是轻而易举地抓住了他的心绪,下意识吸鼻子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不知不觉再次泪目。

感性压倒理性,方木泉的笔记末尾又是一片空白。

他长叹一声,这次连走出电影院再往回折返的步骤都省了去,干脆地掏出手机,线上订票,再到机器前自助取票,一气呵成。

第三遍,总归有前两次的洗礼,方木泉状态渐佳,终于能够从一个专业的影评人而非观众的视角来看待《白昼之雨》这部电影。

三刷完毕,对饥饿毫无所觉的方木泉满心感慨地得出十分废话的结论。

《白昼之雨》能荣获“最佳影片”奖,秦绝能成为“海明珠”影帝,都不是没有原因的。

有一种卓越叫众望所归,有一种优秀叫有目共睹。

踏上回程路的方木泉几乎能不负责任地说出一句话:所有觉得秦绝在这部片子里演技不行的人,肯定都没有耐心地看到最后。

笑眼落泪,令人震撼的表演。

作为从《囚笼》开始便对秦绝这个演员有所关注,偶尔也以“伯乐”一词自我调侃的影评人,方木泉在买票前就决定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品读《白昼之雨》,和《白昼之雨》中秦绝的精湛演技。

现在却沉默着,不知道该写什么。

其实“校园暴力”这个诱因并不罕见,小到刑侦剧里的罪犯,大到星火寰宇(starfire universe)公司打造出的超级英雄宇宙,沉迷该系列的电影粉丝们都经常吐槽“这年头反派要是没点心理阴影、童年惨案,根本不好意思出来当反派”。

方木泉自己就是主打恐怖、犯罪等题材的影评人,对“因为遭受过家庭暴力/校园暴力从而心理扭曲走上犯罪道路”这样的情节已经见过太多。说句有点缺德的话,很多作品里这种设定几乎可以说是成为了一种“时尚单品”和“万金油”,假如创作者想要洗白反派,或想给犯罪分子的形象塑造找个过得去的理由,那么最省事的办法就是给他们安排一个悲惨的童年。

可《白昼之雨》不太一样。

它与常见的作品不同,并没有一上来就把校园欺凌的场面鲜血淋漓地展现给观众,以此营造冲击感,获取强烈的共情。

它给出的只是结果,多年后的结果,以成人的视角去看待那些在青春期“已经发生过”的故事。

很像在偷懒。

但传达出来的却更多是残酷。

因为“已经发生过”,直接等同于“无法被改变”。

《白昼之雨》讲述的,只是一个发生在现代都市背景下的故事。没有魔法,没有科幻,不能穿梭时间也不能抹掉记忆,那么……

人要怎么样才能改变一件已经发生过的事呢?

做不到啊。

正如那个寓言小故事里说的,往木栅栏上敲钉子,钉子可以拔除,被钉子刺穿的窟窿却无法修补,再怎么做都不能完全恢复成原来的模样了。

人心的伤口亦是如此。

《白昼之雨》,多么狡猾。

诗情画意的片名,荒诞可笑的三角恋,平凡普通的社会底层人,一层又一层,像裹在刀片外面滋味寡淡的糯米纸,观众毫无所觉含着这颗自以为平平无奇的糖果,寻思着它到底哪里好吃,然后就这样全无防备地被刀了一嘴。

方木泉又一声长叹。

这篇影评,他究竟该从哪里开始写?

每一个角色,“始终在旁观的”田刚,“被流言蜚语左右的”邱雪,“自设微光为信仰的”王大力,“既受害也加害的”曹昊,“困于家庭又依赖家境的”苏琪,身上都有意外之处,都有可写的点。

其中最值得写的当然是莫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