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他只好办起了识字扫盲班,并把这件事交给王守仁去做。对于这件事,王守仁到是十分喜欢,他把这些工匠们组织起来,上了年纪的和年轻的分开教授。同时他建议朱厚炜开设学堂,多多招收幼年学童入学,功课好的可以让他们参加科举考试,入朝为官,功课较差的可以跟着工匠们学习手艺,将来多一个赚钱的门路。
这不就是普及全民教育,因材施教吗?这个提议正和朱厚炜的心意。朱厚炜决定首先在汤山庄试点,他在庄内各个村庄都建立了学堂,规定所有年满六岁的孩童都要入学学习。入学的学童只需象征性的缴纳一些学费即可,学堂为他们提供学习所需的书籍、笔墨纸张,每天中午还管一顿饭,功课好的将来还有机会参加科考,不好的可以学习手艺跟着殿下去做工赚钱。这下子可是吸引了所有庄户目光,大家纷纷把孩子送进学堂。朱厚炜还让人在村子里写上标语,诸如“再穷不能穷教育”之类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让教育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