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顾墨玧不想让月九龄在大年初一就去验尸,可她即便身在皇宫,却一直在走神,满心想着连云韦之死——连云韦被灭口并不意外,只是不懂为何要在除夕夜动手。
这会儿皇后提议去珍平宫的桃园赏桃花,月九龄走在最后,随口找了个由头在亭子落座,并未与她们同行。
看着结冰的湖面,她一边细想残光一大早带来的消息,一边回忆整件事的前因后果,陷入了沉思。
直到男子朗声传来,打断了她的思绪:
“表妹不去赏桃花,一个人在这儿想什么呢?”
月九龄闻声回过神,看向来人起身行礼:
“见过太子殿下。”
来人正是太子明蔚,一身姜黄冠袍,腰间佩戴一块圆形翠玉,服饰衬得他明艳高贵,下颌微扬,单手背在身后,俨然一副上位者的姿态。
按礼来说,明蔚不该选女眷在珍平宫时过来,更不该看到她独自在此还上前打招呼,即便他们是表兄妹。
明蔚见此笑了笑,大手一挥,直接落座:
“都是自家人,‘殿下’太见外了,唤表哥即可。”
月九龄眉梢微挑,早就听过当今太子心高气傲,整个大燕除了皇帝能让明蔚好声好气对待的人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她自认为自己近来在皇城是有点小名气但还没到能在明蔚这里和顾大侯爷得到同等待遇的地步,莫非太子殿下今日突然想走“平易近人”的路线了?
“殿下身份尊贵却没有架子是心怀若谷,但九龄却不能失了礼数。”她将诸多猜测压下心底,不卑不亢地回道。
明蔚抬眼将她从头到尾打量了一番,兀自开口,“一直听母后称赞表妹如今越发出落得体,百闻不如一见,果真是亭亭玉立。”
听到这,月九龄便想起昨晚宫宴,明蔚几次三番地往自己地方向看,看来不是她的错觉。
不等月九龄作出回应,他又道,“往年表妹不喜出门,与东宫往来甚少,表哥也有疏忽,年后你若是有空便多到东宫走动,你我也好培养感情。”
月九龄听他一口一个表哥,还有那放在她身上毫不掩饰的眼神,令人反胃。
“听闻张侧妃年前刚诞下小郡主,还未当面祝贺殿下喜得千金,恭喜了。”她表面不动声色,语气却如冬夜寒风。
明蔚没有正妃,自然也没有嫡子嗣,当初张颖怀孕高兴得恨不得昭告天下,因而皇城人尽皆知她怀了个皇长孙,还有不少流言传她若真的生了个小世子恐要母凭子贵上位,坐上太子妃的位置。
这是当朝第一个皇孙,虽然并非嫡出,但帝后都非常重视,甚至寄予厚望,张颖生产当日,许多人在守在产房外面翘首以盼迎接小世子的诞生。
于是当女官抱着婴儿向众人告知“是个小郡主”时,简直就是在当众打皇家的脸!
这无疑也是在打明蔚的脸,据说他因此发了好一通火,差点废了张颖,皇后亲自驾临东宫劝阻许久才打消了他这个念头。
此时月九龄是故意提起,是为了激怒明蔚。见他脸色突变,月九龄心知这一招起效,便再添一把火:
“想必东宫上下近来忙于照顾张侧妃和小郡主,九龄就不去叨扰了,等小郡主摆满月酒定当携礼登门讨杯喜酒喝,殿下可别忘了把帖子送到竹心院。”
明蔚没想到自己主动示好月九龄竟然不领情,气急败坏,“你......”
未等明蔚的下文,她已经福身颔首打断,“九龄今日身子不适,不便多留,扰了殿下雅兴,还请恕罪,就先告退了。”
说着便真的转身离开了,身后传来了明蔚恼怒摔杯的动静,不为所动。
找到皇后与林氏,月九龄以“身子不适”为由告辞,打算提前出宫。
跟着宫人到了宫门,却看到了另外一个她不想见的人——是身着深蓝华服,站在靖王府马车旁的明璟。
明璟未语先笑,冲着出了宫门的月九龄打招呼:
“九龄县主。”
月九龄微蹙的眉头迅速展开,毕恭毕敬地行礼,“靖王殿下是要进宫拜年吧,我就不耽误殿下了。”说完便想离开。
明璟显然不想听懂她话里的意思,自顾自地问:
“县主怎么一人出宫?”
他虽是在问月九龄目光却落在给月九龄领路的宫人身上,宫人一惊,忙将月九龄提前离席的理由告知。
闻此,明璟话音一转,“本王是特意在此恭候县主的。”也不管自己前后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