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凭着自己有一个好女儿。
若是没有一个蔡文姬,能知道蔡邕的又有几人?
当然,如果可以的话,相较郑玄而言,严绍更不愿意得罪蔡邕。
好歹那也是未来老丈人不是?虽说蔡琰还没有答应,不过严绍心里已经把对方当成是自己的女人就是了。
“郑公有所不知了...”面对着郑玄,就连严绍也不得不好言解释。“某实非是为了自己,乃是为了汉室,为了百姓。如今天下大乱,董贼专权,而青州呢,则因为前任刺史焦和病逝,群龙无首,成了无主之地,各郡之间乱成一团,百姓们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如此的局势若不有一个人站出来该如何收拾?”
“某之北海,虽只是一个小郡,然在青州已经成为一片乐土,每日拖家带口这不下百人,如非桃园之地怎能如此。不是绍狂妄自大,实在是绍若作了这个青州刺史,对青州百姓才是最好的一个结果。”
“然而那王玄等人却不识这等厉害,只是贪恋手中权势,起兵固然是阵痛,可阵痛之后却能带来长久安宁。若是不起兵,则只能坐视青州其他郡的百姓饱受天灾**。所谓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绍知道如此行径在世人眼中会如何,但若是绍不站出来,青州百姓该由谁来解救,又该由谁来挽回?”
这一番话,说的到是坦坦荡荡的,当然,要不是严绍的眼神飘忽不定的话,说不定还能增加几分。
下面坐着的众人听了严绍这番话,一个个热血沸腾,到是郑玄已经是快要入土的年纪了,如何能不听出来严绍话语中的错漏之处。
然而他也清楚严绍说的都是实话,如今北海已经成为青州的乐土,这点是不争的事实。要不然他郑玄也不可能在北海如此安心的教书育人——————当然,其实历史上也没太大的事,那些贼寇都仰慕他,所以一般在劫掠的时候都会主动避开郑玄的家乡所在。
这也算是郑玄的名声所致,在古代这等名声很多时候都是很有用处的。
可是北海如此,青州却并非如此。
尤其是在焦和死了之后,群龙无首,各郡自行其是,除了天灾**之外,这些又让百姓的痛苦增加了几分。再加上如今正逢乱世,属于大丈夫建功立业之时,严绍如此做还是很合麾下文武心意的。
尤其是若是能坐上青州刺史的位置,众人的地位怕都要往上提升一下,这在那些还算有上进心的人看来尤为重要。他们投奔严绍可不仅仅是为了匡扶汉室,更是为了自己的前程。
深知自己无法劝阻严绍,郑玄还是尽力的劝说一番。
比如说等到朝廷再派一个刺史过来之类的,然而听了郑玄的话,严绍却苦笑这道。“郑公,如今朝廷为董卓把持,被派来的十有**会是董卓的心腹,这等人来了,岂能造福一方?何况我等与董贼势不两立,即便是来了,也要装入囚笼,送往袁盟主处,怎么能让他做这青州刺史的位置...”
毕竟严绍惦念这个位置这么久了,怎么可能随便来一个人就让他坐了。
看着严绍谦和但是强硬的样子,还有他麾下文武尊重,但是却并不打算遵循的表情,郑玄叹了口气,明白自己这趟白来了。
“既然老朽无法劝说使君,那就也不好再多说些什么了,只是希望使君在沙场征战之时,心中能多惦念一下百姓的安慰,如此老朽就心满意足了...”说罢从座位上坐了起来,旁边的弟子想要搀扶,却被郑玄摇首推开。“老朽还没有老到需要人缠着的地步。”
这到是真的,作为当代大儒,郑玄的年龄不小,身子骨却相当的硬朗,即便是已经这把年纪了也是如此。
然而就在郑玄想要离开的时候,严绍却突然伸出手来。
“郑公且慢!”
看了看郑玄身边的国渊,严绍露出了一个十分诡异的笑容。
在国渊莫名其妙的打了个冷战之后,严绍笑眯眯的开口道。“绍身边能征善战者许多,可谓铁军如林,猛将如云,然却缺少济世安民之才,郑公年事已高,又有闲云野鹤之心,绍不敢劳烦,只是不知道郑公身边的这些兄台是否愿意出现助绍一臂之力?”
——————————分割线)——————————
乐安郡内,都梁山上...
作为乐安郡内一个比较险峻的山,这里早就已经成了裴元绍的据点之一,而且还是最为主要的据点,麾下的万余黄巾,至少有四五千人都在这里,几乎成了大本营一样的地方。里面除了黄巾之中的青壮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是这些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