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三国之铁马山河 > 第一百九十章 大丰收

第一百九十章 大丰收

怎么在意,只是摇摇头。

这次他去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请一些大才去帮自己的忙。

之前郑玄拜访的时候,他就已经盯上了国渊。事实证明,国渊确实很有能力,一番交谈之后,严绍也是十分欣喜。国渊这个人,只能说本身的智谋上并不算是特别突出,乃是实用性的能吏。

本身最擅长的还是内政,而不是领兵作战或是出谋划策。

这点上固然让严绍有些失望,可是人生不如意的地方,十之**,眼下也是如此。再者说对于眼下的北海政权而言,内政型的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在董昭自己一个人在那边干的热火朝天的,看上去确实挺爽的,可是严绍却很清楚这是因为董昭刚刚被委以重任,正是最兴奋的时候。

等到日子长了,情况恐怕就会有些别的变化了——————别的不说,严绍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不也是吗,特别的兴奋,十分活跃,为此引来不少的表扬。可是等到日子久了,情况就不一样了,麻木了,再想有什么微笑啊之类的也就不可能了。

再过一些时日,董昭恐怕也就要开始厌倦,再能重复这等勤政的状态也就不太可能了——————说到底,那种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毕竟还是非常非常少数的,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稀有。

再者,严绍占据的地方越多,需要管理的事物也就越多,董昭的能力再大也是一个人,还是需要有个人来帮忙的。比如说现如今多出来的东莱郡,就很需要有个人来帮忙。再者董昭是个谋略型的人才,更擅长的还是出谋划策,让他就这么一直做个内政型的人才未免有些浪费。

偏偏现在好好,没什么要紧的事情,可真要等到需要外出征战的时候,总不能把军师仍在家里,自己带着人出征吧?

这个时候,有个能安稳一下后方的人在,也是非常不错的,其中国渊就是最典型的。此人内政能力非常强,再加上又善于屯田,正是最适合东莱这等被战火摧残的差不多,需要有个人来负责的地方。

所以郑玄转身离开时,严绍立刻叫住了老头,然后开口请国渊留下来帮助自己。

所谓学得文武艺,货卖帝王家。眼下也是如此,国渊为什么要在郑玄那里求学,学得知识是一回事,将来打算出仕才是最重要的。不然为啥国渊学习的都是与内政有关,也就是治理方面的事情,而不是经学?

要知道他的老师可是三国时期最有名的大儒,最擅长的也恰恰是经学上的。

严绍此人,别的不好说,但是名声绝对是极大的,无论是讨伐乌桓、酸枣会盟还是虎牢关前的大战,都让他名扬天下,成为众多诸侯当中极为有名的一个,论名声绝对不比袁绍或是曹操小。能得到这等人物的邀请,对国渊也是很难的的。

所以国渊在稍微矜持了一下,便在郑玄的同意之下在严绍身边出仕。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在得到了国渊之后,严绍便向郑玄提出了请求,希望能够到他教学的地方,也就是他的家乡去寻的更多的人才相助,严绍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

“乱世之中,人命为贱,然郑公乃当世大儒,难道就忍心让百姓们身处水深火热之中?郑公坐下高徒人人皆有济世之才,若是能得到这些人的帮助,则必定要胜过寻常庸吏无数,如此青州可安矣...”

嘛,严绍的道理一向简单粗暴,对付那些习惯把百姓苍生挂在嘴边的,他就直接用百姓苍生来作为利器,喜欢把汉室天子挂在嘴边的,就直接用这个来作为武器。当初劝说司徒王允那个老头的时候也是,那个老头可是出了名的倔强,即便是他手底下的官吏来劝说他,希望他能向十常侍低头,他也没打算低头,而是为了遵循国家法度,若是天子真的认为自己有罪,那他就伏法。

对这个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汉室的老头来说,维持国家法纪是非常要紧的事情,因为要是法纪乱了,一切就全都乱了。

然而在严绍的三寸不烂之舌下,最后老头还是乖乖屈服。

你不是喜欢拿国家大义来标榜自己吗,那我就用国家大义来劝服你。

十常侍当道,祸国殃民,你不想着解决十常侍,到是总想着为国捐躯,你究竟是为了国家大义还是为了伸张自己的名声?要真的是为了国家,那即便是苟且偷生也要活下去,然后继续跟十常侍斗下去,韩信都能容忍胯下之辱,难道你为了汉室江山,为了天下百姓就连这点屈辱都容忍不下,若是如此,你有和面目自称自己是汉室忠臣?

郑玄也是如此,你不是觉得百姓比较重要吗,眼下百姓水深火热,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