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却是没有可能,何况除了自身的能力以外刘表帐下还有两个一流的谋士,也就是蒯家的那两个弟兄,有他们在旁边出谋划策,又怎么可能会算不中孙坚?反观孙坚勇武过人,部将也是一个比一个强,却没有什么谋士在身边。
果然,在两人的谋算之下,孙坚中了埋伏,被乱箭射死,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七岁,算是各镇诸侯之中死的最年轻的一个…
消息传出,人人惊讶。
毕竟孙坚过去有着江东猛虎的称号,就算是董卓也深为忌惮,如此的英雄按理来说该会有一番作为才对,没想到居然就这么死于一处没什么名头的小道之中,难免会让人唏嘘。
至少在得知消息时,严绍等人很是沉默了一阵,不过消息传到长安之后,到是让董卓很是高兴了一阵。
“吾除却一心腹之患也。”
也难怪他会这么高兴,酸枣会盟时真正出力的诸侯没几个。考虑到那时严绍跟袁绍等都各有想法,出力最大的其实只有孙坚跟曹操两个人而已,其中孙坚的战功则是最大的一个。
当初孙坚能第一个进了洛阳,固然包含了运气在内,也是经历了一番厮杀的。如今孙坚死了,怎么不让董卓松一口气?
“孙坚的儿子多大了?”高兴了一阵子之后,董卓侧过头去询问了一声。
“听说只有十七岁。”旁边陪着的李儒连忙回答道。
董卓听了,顿时不以为意起来。
十七岁,在他看来根本就成不了什么事情,也没有什么值得顾虑的地方。
只是…
就在他心情正好的时候,外面突然走进了一个人来。“相国,有消息自青州传来…”说罢就将手中的书信递给了李儒。
李儒接到手里,看了一眼便交给了董卓。
董卓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却还是将书信拆开查看了一番,只是才刚看了没一会,便怒气冲冲的狠拍了一下桌子。
“哼!严绍!”
李儒听了心中一惊,连忙从地上捡起被董卓扔掉的书信,也查看了一番,脸色也变了一下。
原来书信上正写着严绍攻陷临淄,如今已经自封为青州牧的消息。
无论怎么看,这种自封官职的事情都是对朝廷**裸的蔑视,不过考虑到如今汉室的情况,是不是蔑视似乎都不怎么重要了,真正关键的是在掌握大半青州之后,严绍的实力也达到了一个相当的程度。
再加上严绍同董卓之间矛盾重重,可以想象接下来他同董卓之间的关系。
“严绍势力日渐增强,恩相不可不防啊…”
“哼,竖子,某早晚要将其诛杀之!”说到这里,董卓也迟疑了一下。“只是青州距离长安路途遥远,某就是有心图之,也是无可奈何啊…”
“这…”要说李儒也算是一流的谋士,甚至很有可能接近于超一楼的级别,只是这种事情仓促之间,他也不可能想的出什么办法来,只好无奈的道。“此事儒也没有什么办法,还请恩相能给予一些时日来…”
本来董卓对李儒还抱有期待,这么一听顿时有些失望起来。
好在他同李儒的关系亲厚,到不会怪罪些什么,只是随意的拍了拍他的肩膀而已。
不管如何,孙坚身死,对董卓来讲也算是一个好消息。何况严绍同他不对付是不假,之前酸枣会盟的时候却很有些出工不出力的意思,从中可以看的出来严绍对讨伐董卓的事情并不怎么用心。
再加上关东诸侯彼此之间互相攻伐,尤其是袁绍、袁术、公孙瓒等简直就是势不两立的程度,对董卓没有太大的威胁可言,自此越发的骄横起来,出入僭天子仪仗,封弟董旻为左将军、鄠侯,侄董璜为侍中,总领禁军,董氏宗族,不问长幼,皆封列侯。
除此之外,还在离长安城二百五十里,别筑郿坞,役民夫二十五万人筑之。其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长安。内盖宫室、仓库,屯积二十年粮食,选民间少年美女八百人实其中,金玉、彩帛、珍珠堆积不知其数。家属都住在内。卓往来长安,或半月一回,或一月一回,公卿皆候送于横门外。
卓常设帐于路,与公卿聚饮。一日,卓出横门,百官皆送,卓留宴,适北地招安降卒数百人到。卓即命于座前,或断其手足,或凿其眼睛,或割其舌,或以大锅煮之。哀号之声震天,百官战栗失箸,卓饮食谈笑自若。
再加上董卓在长安的诸多暴行,可以说是人神共愤!
尤其是落在一众老臣的眼里,更满是忧虑,已经成为司徒的王允无疑也包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