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怎么选他呀?”刘季看到资料上的名字,大吃一惊,不明白这个早早退场的自焚大佬,为什么会成了华老爷子给他的最终选择?
“仔细看下去就知道了。”老爷子幽幽的语气传来,刘季只好按耐住心中的好奇,继续往下看去。
只见意识之中漂浮的白纸之上:公孙瓒,字伯圭,刘宽门生,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
初为郡中小吏。因其相貌俊美,且声音洪亮、机智善辩,得到涿郡太守赏识,将女儿许配给他。后逐步做到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游牧民族,作战勇猛,威震边疆。
公孙瓒好战,与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胡人的上司幽州刺史刘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渐激化。初平四年,公孙瓒击杀刘虞,挟持朝廷使者,得以总督北方四州,成为北方最强诸侯之一。后与袁绍多次相争,初期占据优势,但在龙凑之战后,锐气顿减,采取自保战略,被袁绍击败。最终困于高楼,引火自焚。
“这也没什么呀。”看着上面如同简历一样的文字,刘季觉得和自己在《三国演义》上了解到并没有太大区别,因此对华老爷子的行为更加疑惑。
“继续看下去,下面才是重点。”华老爷子不理刘季的疑问,催促刘季继续往下看。
听到老爷子这么说,刘季只好继续往下看去:公孙瓒最爱白马,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
因公孙瓒英勇善战,纵横北地,白马义从最初的几十随从,变成了精选出来的三千善于骑射的北地健儿,多次破胡人于塞外,一时间威震塞北,其所居之地乌桓部落尽皆慑服。而这三千精锐白马义从,也成了公孙瓒的禁卫军。
在北方的乌桓人眼中,仅仅三千人规模的白马义从,却成了白马将军公孙瓒的代名词,在北方草原,凡是见到白马义从的胡人,无不望风而逃。
看到这里之后,刘季终于想起了整个三国时期,都能称得上最快的骑射部队,白马义从。
虽然公孙瓒退场的早,也没什么名声,可是刘季从前世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来看,白马义从确实是对付胡人最好的一支骑兵部队。
传说中这支因为主将的喜好,全部都是身骑白马的骑兵部队,凭着远超胡人骑士的速度,还有大汉时期一汉当五胡的战斗力,曾经对幽州之外的草原,进行过扫荡式的屠杀。
也正是因为公孙瓒这种死了的胡人才是好胡人的理念,才和崇尚教化的幽州刺史刘虞,关系闹得不可开交,最终因为要和袁绍大战,害怕刘虞拖自己后腿,彻底翻脸之后的公孙瓒操刀子把刘虞给捅了。
其实按理说,刘虞教化胡人的观念并没有错,因为对于彼时大汉的教化派来说,其实并不是一味的反对暴力,单纯的怀柔安抚。
大汉那个时候的教化,简单的打个例子来说,就是先把你打翻在地,一只脚踩在你的身上,然后问你服不服?不服的话,就一直按着你打,打到你服为止。
可到了绝对的民族主义者公孙瓒这里,直接就变成了问都不问,直接连根拔起,连祖坟都给你刨了的那种。这样是因为公孙瓒的手段过于激烈,这才让肌肉型教化派的刘虞,都看不过去了。
毕竟人都被公孙瓒杀光了,刘虞这个搞教化的,还教化个鬼呀。再说了,就算是刘虞想教化鬼,他都没处找去,公孙瓒可是把祖坟都给人家刨了。
所以两人的关系才会越闹越僵,在道理讲不通的情况下,崇尚武力的公孙瓒,决定开始和主持政务的刘虞讲物理,于是刘虞就被干掉了。
可公孙瓒没想到的是,行军打仗,虽然他厉害,可处理政务,他就不行了。本来在刘虞的治理之下,还算安居乐业的幽州,到了公孙瓒在手里,因为政务处理不明白,再加上要和袁绍大战,幽州本来安定的生活彻底崩盘。
百姓们很淳朴,谁让我好好过,我就让他好好过。谁不让我过,我就拉着他一起不过。受够了公孙瓒的穷兵黩武,幽州的百姓官员,渐渐和公孙瓒离心离德,众叛亲离之下,曾经的白马将军,也变成了一捧焦土。
回想起关于公孙赞和白马义从的种种历史,刘季不胜唏嘘,曾经外战不可一世的白马义从,最后的下场竟然是倒在了自家人的手里,历史的残酷莫过于此。
“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细细咀嚼着这句据说是白马义从为了表达忠心,而喊出来的口号,刘季的心里再无半点犹豫。
就算公孙瓒刚愎自用,就算公孙瓒无脑到拿白马义从这样顶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