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国现在的情况,虽然由于当今皇上的爷爷,打回来了一些能够养马的地方,让汉风国不至于只有牛车。可以正因为如此,汉风国的家庭也打的差不多了。
而且就算是马场,也仅仅有两个不大的马场,每年产出的战马,也就是堪堪维持两个骑兵军团而已,所以,对于赤阳城来说,的确不能像公孙瓒那样,不计损耗的训练。
如果听公孙瓒的话,直接在训练的时候上绊马索,虽然肯定能增加训练的效率,可一旦在这个过程中出几次意外,匹配风骑数量的战马都可能成问题。
那样的话,作为志阳城里最精锐的骑兵,高贵的赤汉风骑,恐怕又要从六条腿的骑士,转职成为两条腿的步兵了。
不过在刘季看来,既然是强化训练,那么就必须要下点狠手才行。战马既然金贵,那么就保护好战吧,有什么问题,直接就找驾驭战马的人好了。
毕竟按照公孙瓒的训练方法,战马很容易出问题,可骑士就不一样了。赤汉风骑的骑士,本就是北地精挑细选出来的健儿,个个都是皮糙肉厚的壮汉,有这样的基础,刘季相信,一点小小的磨难,对他们来说并不算什么的。
要知道,现在的时间可是很紧迫的,城外集结的北荒人,可是随时都会发起进攻的。而刘季要做的,就是在每天短短的三个时辰里,尽可能的让风骑掌握白马义从的技能。
也幸亏风骑本就是游骑兵,因此在转化的时候,并没有太多冲突的地方,只是相对于白马义从而言,把风骑本身的基础再次加强而已。
其实单单作为游骑兵来说,风骑已经是非常出色的了。毕竟在环境文化不同的情况下,这支农耕文明的骑兵军团,能跟游牧民族的王族游骑刚正面,而且不落于下风,这已经是非常强大的了。
可无奈何,在汉武帝之后,整个大汉帝国,从上层的王公大臣,到底层的平民百姓,都深深发自内心认同着大汉帝国的强大,一汉当五胡这种变态的战力比,在实打实战绩的支撑下,直到汉帝国崩溃,都没有一个人怀疑过。
因此,对于那个时候所有面对异族的汉家将领来说,这些外族人哪怕已经强到超标了,老子也能摁着他们打,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汉帝国的编剧战斗力,永远都稳稳的压着那些外族人一头。
特别是经过了几代人的战斗,汉帝国将匈奴完全打废了之后,不仅在这个过程中全盘接收了匈奴的骑兵战斗经验,甚至在这一方面又进行了强化。
想想看,那个时候哪怕匈奴几乎被打残,可以叫残暴的横扫了西方世界,这就可以估算出汉帝国骑兵的强大了。
如果说曾经的匈奴,骑兵的战斗力已经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巅峰,那么到了汉帝国的手里,在强悍的装备和技术支持下,汉家骑兵的战斗力,已经顶破了这个巅峰。
这也是为什么汉末的时候,中原的打成了一锅粥,那些异族们在没有诸侯的邀请下,依旧不敢胡乱插手中原的战事。
只是之前也说了,单纯就本身战斗力的话,这些边疆的外族人和汉室的军队其实也并没差多少。因为作为马背上的民族,匈奴已经把骑兵的战斗力挖掘到了一个极限。
只是因为华夏千年的文化传承,所以在本身实力达到极限的情况下,汉家的将领又琢磨出了许多的辅助手段,在这些装备,和技术的支持下,再配上一汉当五胡这种全民认同的战斗信念,自然双方的战斗力就没在一个等级了。
别的不说,就拿公孙瓒亲授的白马义从训练手册上所写的那样,在马匹的速度已经达到了极限的情况下,为了能更好的索敌和袭杀,公孙瓒硬是开发出了御风神术这种明显违背了刘季世界观的东西。
通过这种大型buff的群体加持,白马义从本就达到极限的速度,在突破了某种屏障之后,再次开启了飙车模式。
同时在御风神术的加持下,白马攻击和防御也被风的力量给加强了。在攻击方面,无论是远程的弓箭还是近战的马刀,成建制的白马在战斗时,可以用风力来加强攻击速度还要切割力。
在防御方面,有了气流的干扰,战场上的流矢和一些力道不太强的东西,都会被气流隔断。这也是为什么脆的跟薄皮饼干一样的白马,几乎从来没有遭受过大规模减员的原因。
可以说在公孙瓒的讲解中,那种所谓的训练方法,其实就是在为适应御风神术的加强之后,能尽快变成战斗力的一种体验方式而已。有了御风神术的白马义从,才是那只横扫北方的无敌骑兵,失去了御风的话,白马充其量就是一只超精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