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狂暴的大地·龙渊之路
出发的时间是第二天早晨6:00。
根据老铁的了解,火流星的活动在今天凌晨4点多钟前就基本停止了,零零星星还有一些微不足道的到访,已经构不成致命威胁。这是个好兆头。
为了今天的任务,我和老铁做了一系列的准备:
一方面,针对可能遭遇大型猛兽的问题,老铁从资料库中调取了已经过时的隐形技术,为我赶制了一套隐形服,主要是光学影像欺骗和热辐射消除首先,这个光学影像的欺骗性实在是不忍直视,但我觉得欺骗那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猛兽应该够用了吧?然后是那个热辐射消除,肯定不会是全部消除啦,那隐形服总不至于把我变成一块冰坨,热量还是会散发一点的,但有可能会让猛兽误认为是小型生物,希望不太饥饿的猎食者觉得大可不必为一根“肉牙签”打个你死我活,不过,要是遇到饿极了的家伙,那就有点悲摧了,话说,我觉得这片大地上,哪一个动物不是饿得只剩下0.01条命的?逛了好几天,居然还能找到一根“肉牙签”,也算是一种天大的福份吧?算了,这功能聊胜于无。
虽然这套隐形服的功能不咋的,但老铁好歹还贴心地为我加装了还算过得去的非常规呼吸系统。为什么是非常规呼吸系统呢?一是潜水时,可以有技术过时的人工水肺功能,在水下短时间潜泳是没问题的;二是,如果在非常封闭的环境,比如不幸被吞进动物的腹中,我那服装可以将我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分解、转化成微量氧气,并且产生副产品——微量碳,同时,那衣服会降低我的体温和呼吸频率,以增加呼吸的时间。这个时候,我必须保持镇定,不能紧张,更不能大声尖叫,如果我忍不住“啊”地大叫了一声的话,不好意思,“你完蛋了”!
此外,我们还在那块两栖暴龙的肉上花了大量的时间,以至于再次失眠的我,数迅猛龙才数到4999只,天就大亮了。根据研究的结果,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这种两栖暴龙与那头暴龙妈妈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换句话说,这种两栖暴龙是暴龙妈妈的后代。但同时,它们又是一种已经独自进化上千万年的新物种。也许你们听了觉得有点绕,我这么说吧,暴龙妈妈的这些后代,生存的时间却比它们的妈妈还早了上千万年。
你们还不明白?这就对了,因为我也不明白。我这就去为你们搞清楚。
出发前,我反复检查了营地的电力系统、暴龙女的生命维持系统,以及所有相关的治疗设备,确保万无一失后,我还特意弄了一套监控低温室情况的玩意,与手环上的系统连接,让我能随时了解相关情况。
“你要对设备有信心,完全不必在这些细枝末节上浪费太多时间。毕竟我们越是尽快完成任务平安归来,暴龙女生存的机会就越大。”老铁提醒我。
“我昨天弄丢了武器。”我对老铁说。
“我知道,一把剑,一把大砍刀,一把激光枪,都是好东西。”老铁说,“但你干嘛说这个?”
“我是说,我今天带不带武器呢?”
“带吧。防身之物总是要有的,谁能预测我们会遇到些什么呢?”老铁说,“但这次最好不要再弄丢了。你这个丢三落四的毛病得改改。”
“我知道。”我点点头。
这回,我依旧带上了一把长剑,一把大砍刀、一把激光枪,然后是反复的检查,确保它们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再弄丢。
路上尚算顺利,零号也没有掉链子。大约到了晚上9:00左右,我们终于重新抵达龙渊。我们到来之后,没有在现场看到那两条铁甲鲟,也没有看到别的猛兽,现场非常平静,平静得可怕,除了那震耳欲聋的瀑布声,就什么也没有了。
由于我们上次来过,知道这里的情况,因此,这次特意带上了十颗精灵球,主要用于测绘和照明。根据精灵球的3d测绘,我被龙渊的庞大震撼了。这是一曾经在遥远的史前时代发生过大坍塌的超大型溶洞群,互相连通的大型溶洞和地下暗河经过坍塌后合而为一,洞穴主体部分的宽度达到8公里,中间依靠数百根巨型钟乳石、石柱和石笋支撑,整体延绵度则更加深广,不可测量;它的深度则达到了3.67公里,其中水面高度1472米,水下深度2198米,如果跟太平洋的深度比,这个数据不算什么,但别忘了,这里是神农架地下深处,这里的地压与龙渊本身的水压叠加,其压力是相当恐怖的。我无意向你们透露具体的压力数据,相较于这些无聊的数据,我更愿意向你们透露一点:
根据精灵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