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支个摊子做小生意了。
周逸芳打算做早餐铺,馄饨啊、面啊等热乎乎的吃食,大清早出门在巷子口吃一碗,吃完去上学或者上工,胃里别提多舒服。虽然大多数人家舍不得日日外出吃早餐,但是她卖的简单便宜一点,薄利多销,肯定有客源。毕竟这里有不少单身的学子,加上偶尔不愿意做饭的人家……如果每日收支能支撑全家生活,短期内足够了。周母想自己下厨,让周逸芳打下手。“你做了这么多年少奶奶,和面都忘了吧?”做早餐辛苦,周逸芳哪里能让上了年纪的老人来,她笑着要给全家露一手:“做了少奶奶但也没忘记打小学会的手艺啊,这几天咱们家就吃这些面食了,正好让我干就干,周逸芳一边请人打家伙什,一边买了面粉等原材料,开始给全家下厨做各色点心。她有前几世某些经历,原主有姑娘时期的做饭记忆,两者磨合融合,花了两三天时间,大概做了七八顿后,周逸芳的手艺发生了质的变化。大郎原本满脸嫌弃娘亲又做面,被周逸芳又哄又劝吃了一口,好半天,咂巴咂巴嘴巴,点点头:“今天好吃。”拿儿子那张叼嘴试菜的周逸芳笑了:“再吃一口?”大郎放下玩具,主动接过筷子:“虽然好吃,但是明天我想吃鱼。”周逸芳:“好,明天我们做饭,不吃面条了。”大郎满意了,大口吃面,吃得眯起了眼睛。周父和周母都笑了起来:“大郎吃得这么香,那肯定没问题了。”一家人齐齐动筷,果然觉得这面做得比前几日好吃许多,劲道、入味,汤汁十分鲜美。周母疑惑:“比你以前手艺更好了,我都做不出这样好的面条,你在朱家也做过吗?”周逸芳笑笑:“哪能呢,最多长辈过寿我做一次长寿面。可能天无绝人之路吧,这几天练着练着,练出门道了。”周母没有多想,毕竟她这几天亲眼看着女儿慢慢熟练厨艺,的确是突然开窍了一般。再细想想,毕竟朱家富裕,家里请的厨子手艺也好,女儿吃了这么多年好饭好菜,增长的见识加上本身的手艺,厨艺长进也能理解。像她,一辈子在村子里,哪里知道这么多花色的菜啊点心啊,更不会做了。对厨艺信心倍增,周逸芳和周母便忙着准备摆摊的事宜。周父则出门去打听,若是想要在巷子口摆摊,有没有什么“规矩”,要不要交“保护费”。现在这个世道,做什么都要疏通方方面面关节。小老百姓为了安生做营生、过日子,该交出去的钱,都得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