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
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走进了奥特朗托(Otranto)城门,并于当年秋攻占了卡拉布里亚发达的农业地区。
每一次成功都为他赢得了更高的名望,这也帮助他招募到更多的兵力,得以攻占更多城堡、赢得更多胜利。
到了公元1057年,就连汉弗莱也不得不承认罗伯特极有能力。
作为奥特维尔家族最年长的成员,汉弗莱饱受疟疾和精力衰竭的折磨,时日无多。
他很清楚,诺曼人急需一位不同风格的领袖。
他们顽固地坚持着独立精神,因此对外征服的成果难以稳定。
他们严苛的统治激化了被统治人民的反诺曼情绪。
做一个英勇的战士已经不够;如今,如果情绪化的诺曼人不满足于小小的男爵身份,领导者就需要外交官的能力、政治家的才干和视野。
汉弗莱决定把诺曼人交给具有远见卓识的继承人,而合适的候选人只有一个。
汉弗莱收起了自己的傲气,召见罗伯特,二人公开和解。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对这一选择感到满意。
罗伯特不得不耗费数月时间镇压各方反对他继位的诺曼贵族。
此外他甚至强迫忠心的贵族再次宣誓效忠,随后便返回意大利的“足尖”地带,完成对卡拉布里亚的征服。
他最年幼的弟弟罗杰也参与了这场战争。
罗杰时年只有25岁,和奥特维尔家族其他成员一样,肩膀宽厚,体格庞大,但比罗伯特更随和。
每一个吉斯卡尔盘算胜果的地方,都有罗杰寻欢作乐的身影,但这只是掩盖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和决心。
起初二人合作得很好。
他们尝试攻取勒佐(Reggio),以获得意大利和西西里之间的海峡控制权。
罗伯特放心地将这个任务交给罗杰,自己则返回北部镇压另一场叛变。
然而,他俩太过相似,因此这种合作无法持久。
也许是从弟弟罗杰身上看到了家族野心,罗伯特拒绝赐予他土地或独立的收入来源。
罗杰渴望为自己积累财富,这样便可以结婚。
因此,当罗伯特开始拖延罗杰的部队军饷时,他由沮丧变为愤怒。
罗杰正式提出抱怨,但吉斯卡尔毫不理会,声称自己也曾和罗杰一样,必须在早期历经艰辛,但会从中受益。
这种回应只会使局势恶化,不久强烈的敌意升级为全面战争。
罗杰横冲直撞,一路杀入哥哥的卡拉布里亚领地,烧毁庄稼、劫掠乡村、绑架商人索取赎金。
罗伯特毫不退让,以牙还牙,战争的破坏引发了饥荒,激起了民众反抗。
这次反叛的规模出乎诺曼人的意料,眼看就要蔓延至阿普利亚。
兄弟俩得到警报,匆匆停战,同意未来平分战果。
和平恢复得正是时候,此时教皇的使节拜访罗伯特,代表教皇召他前往梅尔菲进行私人会谈。
罗伯特询问教皇的意图,而答案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距离教皇派兵围剿诺曼人仅过了五年,他的继承人竟来寻求结盟。
梵蒂冈政策转变的原因在于尼古拉二世(NichosⅡ)当选教皇。
此人是改革派神父,希望终结买卖圣职的现象,并摆脱外部势力的控制。
德意志皇帝历来是教皇的保护者,实际上意味着教皇是德意志的傀儡。
摆脱束缚的唯一办法,就是找到与之相对的势力达到平衡状态。
最近的选择就是诺曼人。
尼古拉在梅尔菲召开了教廷会议,正式与诺曼人结盟。
罗伯特宣誓效忠、捍卫教皇不受德皇摆布。
教皇则确保罗伯特对其占领地区的统治权,并意味深长地赠予他“阿普利亚、卡拉布里亚及未来的西西里公爵”这一头衔。
事实上,他并未完全控制卡拉布里亚,更没有占领西西里的任何地区,不过吉斯卡尔丝毫不感到烦恼。
教皇赐予他征服一切的合法性,他可不想浪费良机。
第二年他着手将拜占庭势力从意大利驱逐,拜占庭帝国的控制地区不断缩减,最后只剩下意大利半岛“踵”部地带的城市巴里。
拜占庭人进行了顽强抵抗,坚守着祖先留下的家园。
而吉斯卡尔也乐于让他们暂且留在巴里。
他已经有了一个更加诱人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