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谋攻篇》
时间再回到两个月前。
公子昂出发前,魏申特地请他到府中商议了很久,最终公子昂带着满腔的自信,踏上了前往襄陵的征程。
公子昂到达襄陵的时候,楚军还没有到来。于是便立刻组织军队,全体出动,修筑防御工事。
在春秋战国时代,注重的是军队野战,就像《曹刿论战》中的一样,双方的军队击鼓为号,呼喊着撞击在一起,厮杀混战。
所以对于攻城和守城,也是非常简单的蛮横的硬刚,守城基本就是靠城墙,攻城如果实在难以攻克,就死死围困。
公子昂获得魏申的守城宝典,开始在襄陵修筑各种防御工事。
第一个就是在城外挖掘护城河,根据情报,楚军最迟还有一个月就要到来。
楚军虽然取得了灭越伐齐的胜利,但是转战千里,损伤也是非常可观的,稍加修整补充兵源都需要时间。
一个月的时间,公子昂派出了3000军队,加上近5000民工,昼夜不停,紧急施工。
而挖护城河多出来的土石,就利用它来修筑城门外的瓮城。瓮城的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建立,上面又修建了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成语“瓮中捉鳖”就源于瓮城捉敌。
除瓮城外,魏申的图纸上还有城阙,就是在原有城门的两边,又加上了望楼。望楼的作用好比现代的预警机,修建的特别高,可以远距离的观敌瞭哨。
终于,当楚军开始进犯魏国边境时,护城河挖好了。
于是公子昂下令引睢水流入护城河,并把吊桥高高拉起。
随着楚军的不断推进,魏国边境的七个城池相继失守,守军也有计划的汇聚到襄陵,而襄陵的守军加上汇聚过来的军队,也达到了一万五千人。
也正是这七个边城的阻挡,又为襄陵争取了一个月的时间。
昭阳率领的楚国军队,在经历了一连串的胜利之后,终于看到了襄陵城的城墙。
楚军前锋到达的时候正是中午,望着远处的襄陵城,昭阳陷入了沉思。
这位出自楚昭王后裔的楚军将领,是目前楚威王最信任的人。他望着前面的城池,总觉得有些异样,和过去攻打的城池有许多不同。
这是此次作战的最后一个目标了,襄陵八邑,已经攻下了七个城池,把它们全部划入楚国的版图,给魏惠王一个教训,就足够了。
所以昭阳更加谨慎。
看着昭阳将军在沉思,他手下的一个部将上前,说道:“将军,我们要不要趁着士兵士气正高,先来一次冲锋,试探一下魏军虚实。”
战国时代,各国对军功的奖励都比较丰厚,尤其是第一个斩获敌将,或攻入城门的,奖励更是巨大。
看着底下的将士霍霍欲试,昭阳强行压下来战斗的欲望,反而下达了扎营的命令。
军令如山,于是楚军前锋开始放出警戒,不仅没有进攻,反而后撤五里之地才安营扎寨。
第二天,楚军主力部队相继达到,到了第三天,十万军队全部达到。
第四天,楚军仍在休整,魏国军队也没有动静,但是双方都知道,这眼前的平静反而预示着更大的风暴。
第五天凌晨,随着楚军营中一阵悠长的号角声,楚军营门打开,一对对楚军列队跑出,一直进发到襄陵城外。
魏国这边,襄陵城头的望楼早早就发现了楚军的动态,迅速把情报汇报到了公子昂面前。
所以当昭阳带兵来到襄陵城外的时候,魏昂也带兵列阵以待。
······
楚将昭阳首先打破了沉默,向魏昂说道:“昭阳见过公子,我大军当前,为了避免生灵涂炭,还望公子献城而降,使两国早罢刀兵。”
魏昂听了之后也没有气恼,反而呵呵大笑起来。
昭阳听到魏昂的笑声中充满嘲笑之意,并且看到魏昂根本不屑回应,顿时有些恼怒起来。
笑声过后,只听到魏昂大声说到:“你们楚王派你来搞笑的吧,要战则战,哪里来的这么多废话。”
昭阳听后不禁大怒,挥手道:“击鼓。”
“咚咚咚······”紧接着楚军阵中便传出进军的鼓声。
大队楚军呼叫着在鼓声中进发,开始向魏国军队的军阵中冲击开来。
成千上万的楚军铺天盖地而来,带起来的罡风如实质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