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五国联军和楚军对峙有三个月了。
随着战局互有胜负,也进入了一个僵持的局面。
这一天,魏申正在和魏昂、张仪等魏国将领围着地图商议军情,斥候进来禀报。
听了这个消息之后,众人都默不作声,感到不可思议。
原来,齐国军营中正在收拾军械,准备拔营回国了。
齐国军队在和楚国军队一战中一败涂地,而宋国军队要逊于齐国军队,反而取得平局。齐威王不管不顾,也没有和其他四国打招呼,就这样不顾盟友,要撤退了。
众人将目光都落在魏申身上。
经历了魏齐之间的马陵之战和魏秦之间的河西之战后,魏申的军事才能获得了军中将领的认可,坐实了自己的领导地位。
魏申想了想,说道:“随齐军去吧,即使齐军背叛盟友,我们也无权制止齐军。”
于是派人去禀报给魏惠王。并派人密切监视齐军和其他诸侯军动向,直到齐军彻底撤离。
齐军撤退的消息马上被联军其他诸侯获悉,楚军那里也获得了消息。
大家对此反应不一。
楚威王那里是真心的兴奋,齐军的撤退使得联军一下子少了五分之一的兵力,楚国取胜的几率大大增强了。
同时,楚威王觉得自己的形象也高大了许多。
于是,楚军同样放出斥候,关注齐军的撤退和联军的反应。同时,楚威王下令犒赏三军,开怀畅饮。
魏惠王命令魏申他们,做好撤退进城的安排,并做好长期守城的准备。
齐军撤退后不久,宋国军队也有了动向。
宋康王担心齐军撤退时对宋国不利,于是也撤军离开。
与齐军稍有不同的是,宋康王派人知会了一下魏惠王。
魏申始终关注的秦军也有了动向。
秦惠文王派人送来消息,说秦国北方边境匈奴扰边,不得不撤军救援。
魏惠王立刻命魏申派人通报河西守军,一刻不许懈怠。
双方都清楚,一旦魏军不敌楚军,襄陵之战落败,就是秦军攻打河西之时。
只剩下韩国军队了,韩宣惠王派人上门,说一定会和魏国军队共进退。
对此,魏申和魏惠王商议了一下,谢绝了韩宣惠王的好意,因为魏国需要防备秦国攻打河西之战,韩国同样需要防备秦国攻打修鱼。
于是,韩国军队也随着秦国军队的撤离而撤离。
当韩国军队撤离后,五国相王组成的抗楚联盟正式宣告彻底瓦解,齐、宋、秦、韩做鸟兽散。
魏国军队则从国内抽调五万援军,调整军力部署,依托襄陵城形成新的阵地,独自面对楚军的威压。
楚国这边,看到五国联军跑得只剩下魏国军队了,顿时都狂笑起来。
楚威王于是派昭阳出使魏军大营,劝魏惠王割地求和。
昭阳来到魏国军营,不仅微微有些失望。
因为他没有看到魏国军队的士气有任何的颓败萎靡,反而看到的充满蓬勃活力,满怀战斗激情的魏国军队。
整齐的军帐,鲜明的旗帜,嘹亮的口号,有序的训练,一切都在说明这是一支朝气蓬勃,充满战斗力的军队。
昭阳进了大帐后,见到了魏惠王,表达了楚威王的意思,并递上了楚威王的书信。
魏惠王微笑着,不置可否,看着楚威王的书信时笑容不改。
昭阳被魏惠王的笑容笑得心中有些发毛,心里默想到:“魏王好大的心量,竟然还有心思笑得出来。”但这话他没有说出来。
“大王对我国提出的建议如何,除襄陵八城外,再割让十座城池给楚国,我们就休战罢兵,大王一下如何?”昭阳说出口的话自然和心里想的不同。
魏惠王仍旧笑着说道:“割让城池的事情不着急,来呀,摆宴款待昭阳将军。”
不久,由底下的军士摆好了桌榻,布置好了酒筵。
一切完备后,筵席开始。
酒过三巡后,张仪开口道:“昭阳将军,回去后请楚王及早准备地图,将割让给魏国的十五座城池早些交接,魏国和楚军结为盟国,永世修好。”
“就以将军所言。不对,不是楚国割让城池给魏国,而是魏国割让城池给楚国。”昭阳刚开始以为自己产生了幻觉幻听,定了定神说道。
“将军没有听错,就是由贵国割让城池给魏国。”张仪继续说道。
“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