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下来的韩梅还是很激动,只是声音小了许多。
那可是庄子呀,如水中之鱼,如飞天之鲲鹏,如纷飞之蝶,是上苍流落在人间的精灵,被后世誉为“古今中外独此一人”的哲学家。只一句话“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就不知道迷倒了多少中国人。
无论是同时代的荀子、还是汉代的司马迁、唐代白居易、宋代王安石、明代的徐渭,以及现代的鲁迅、郭沫若等无数哲人,都对于庄子有着极高的评价。
用闻一多先生的一句话来说也许更准确,那就是:
“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现在,传说中的人物即将活生生的来到身边,韩梅的兴奋之情真的是溢于言表。
况且,魏申也是庄子的一个铁杆小迷弟呢。
“记得用心准备呀,能不能把庄子留在魏国可全看你啦。”第二天魏申临出门时对韩梅说着。
······
终于到了庄子到太子府做客的日子了。
整个太子府经过精心的装饰,处处透露着一种不寻常,有着过节一般的气氛。
魏申亲自在门前站立着,一看就知道即将到来的人极为重要。
张仪、孟轲以及大梁学宫的几个教授陪在魏申身边。
一会儿,一辆精致的四轮马车缓缓驶来,然后在太子府门前停下来。
首先从车上下来的人是惠施,紧接着有一个下来了。
这是一个面色白皙,眉目疏朗的中年人,着装虽然不修边幅,却极为自然,让人觉得翩然如风,有仙人之态,尤其是那双眼睛,剔透至极,明澈得似乎可以映照出世间万物。
魏申一看不由得心生敬仰之心,上前拱手说:“申在此恭候夫子多时了,久仰夫子大名,近日得偿心愿,三生有幸。”
那庄夫子一看魏申,那种敬重的神色是如此的真诚,心中也是纳闷,“和魏国太子没有什么交集呀。”庄子可不知道,魏申对自己的敬重还真不是作伪,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虔诚。
“我就是一个凡夫俗子,游戏人间罢了,当不得那么多礼节。”庄子向大家回礼。
于是,众人一同都进府中。
大厅中早已摆好丰盛的筵席,众人按照次序坐下后,伴随着悠长的钟乐声,开始了畅饮。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相国张仪带着酒意起身对庄子说道:“您比我要强许多,按照您的说法,我们都是龟。不过我是供奉在庙堂之上的神龟,而您则是在泥水中潜行曳尾的龟啊。来,我们两只龟干一杯,不醉不归。”
“哈哈,好,不醉不归。”庄子举起酒杯和张仪一饮而尽。
“不过,相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乐趣,在泥水里摇尾而行是一种乐趣,供奉在庙堂之上未尝不是一种快乐呢。”庄子接着说道。
“哈哈哈,来,我们连喝三杯,人生快事,足慰生平啊。”张仪回敬到。
就张仪和庄子的短短的几句对话,却包涵了浓缩庄子思想的两个典故。
第一个典故是说楚威王派两个使者去邀请庄子,出仕做楚国的相国,庄子当时正在涡水垂钓。他手里拿着鱼竿也不回头,对使者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两位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两位大夫回答说:“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两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
张仪做了魏国的相国,所以自嘲自己供奉在庙堂之上,不如庄子自由的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
第二个典故的两个当事人都在现场,就是惠施与庄子这两位老朋友,他们曾经辩论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孟轲这时候也站了起来,说道:“孔夫子有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们这么多的朋友欢聚一堂,也是难得的一桩盛事,让我们一同干一杯。”
于是众人纷纷举杯。
魏申也说道:“夫子与惠施先生,是多年的老友,就好比那伯牙子期,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来,共饮此杯。”
这句话一出,众人皆惊。
庄子心里也觉得这魏国太子不寻常啊。于是也站起来说道:“殿下这句话说的太好了。我和惠施的感情就像同胞兄弟一样啊。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会孤独,而孤独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