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若是想延续下去,那最好的办法也就是让他们看到好处。
只是眼下的魏军中还没有这个条件,也没有走到那一步。所以以后的部分也就没有直接说出来,毕竟不明并不知道这些变动的实用性,一切也只是他以为可行而已。
也就从今天开始,魏军军营中也就弥漫了一种书香味。
除了晨起后的晨练之外,整个军营中的近万兵卒,也就被分成了三部分,在不同的时间里学习文字。当然这件事不强求,学也好,不学也好。
如果那个兵卒自暴自弃,自己不想网上跑,这些人吴铭也不强求。本来识字这一点就是为了让将领可以看的懂兵书,总有人想当将领不是,所以这个事他并不强求。
……
日子也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了。
一转眼便已经是半年的时间。这半年里,各国竟然出奇的平静,没有哪一国发生什么大的冲突。
特别是魏国,在经过一系列的动摇之后,如今安稳下来的半年时间对与吴铭来说那是求之不得的事。
利用这些时间,吴铭已将把河东军营的兵卒扩充到了四万。
除去这些兵卒,加上大梁守城的两万兵卒,河西三城的一万多兵卒,以及在忻城由檀星管理着,不断运送资源的一万兵卒。这些全加起来整整八万大军,眼下的魏国中,也算是有一支可以拿得出手的军队了。
只不过,这其中,河东军营里的四万大军都还是新军,战斗力自然不会强。
但除了没有实战经验之外,河东军营中的他们算是训练机制最完全的了。
从晨起之后的长跑、中午的武学招式的学习以及后面紧接着的一对一练习。短短的五个月之内,这些新的兵卒其实已经成长到了一个单兵作战能力非常恐怖的程度。
另外,这里还设立了专门的学堂,里面的一把手直接被吴铭推给了柳云,除了地方之外,其余的事情吴铭根本就不过问。
什么谁负责教育新兵识字这些内容,都直接推给了柳云。面对这么多的兵卒学习,柳云只靠一个人那自然是远远不够的。甚至一开始柳云还让人想办法在其他各地请来了几位先生。只不过后来这些个先生还是害怕兵卒,一直到一个月之前一部分兵卒文字学的不错,也就被柳云直接提议留下来做教书的先生,至于平日里的大军操练到是成了副业。
在军中大部分兵卒都对文字或多或少有了简单的了解之后,吴铭还让人专门建立了兵法库,这些同样由柳云掌管。里面是柳云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弄来的大量兵法书籍。虽然都是后来抄写出来的范本,但在吴铭看过之后,觉得里面很多东西都是有用的,至少他自己读的也是受益匪浅。
至于兵法的来源,柳云则一直不愿意说,对与这个问题,吴铭也没有多问,反正看起来不是害自己的,至于以后的事,真出了问题再说。至少眼下的情况都是按照他的意思在一点点的推进。
兵法库被规定每五天开启一次,只有军中的千人将及以上的将领才可以进去观看,每次开启也不过只有下午四个时辰的时间。
一开始大多数将领根本不知道兵书有什么好不好的。以往只知道蛮力可以杀人的他们,根本没有注意过兵书韬略的问题,可自从第一次被逼着去看之后,渐渐的将领之中也就形成了一股好的风气,几乎有这个要求的将领都会期待着兵法库开放时间的到来。
时间一久,学习兵法的事也就不再是让吴铭头疼的问题了。那些个将领都会主动的争抢着学习。
学堂里的兵卒也渐渐的走上了认真学习的道路。毕竟这个时代,读书识字那是贵族的专权,他们这个人一向被自己卑微的身份而感到莫大的耻辱。
所以从一开始这些兵卒学习识字的劲头就不小。到是一些已经在军中做上了百夫长,甚至是千人将的一些低级将领对读书的热情不高。
有几个甚至抵触这种文人的做法,从一开始只是给吴铭一个面子,后面的表现是越来越差。这些到是让柳云头疼不以。但好在吴铭并没有对这些人的学习程度做下什么要求,一开始还澄清了,想不想学由兵卒做主的事情。
烈日下,扩大了四倍的校场上,旌旗迎风招展。
中午的时候,一个个百夫长开始指挥着自己所管理的兵卒对打。赤手空拳,外带光着膀子。头顶的大太阳直晒的这些人浑身冒油。皮肤早已经是黝黑的样子。可尽管如此,巨大的校场上依旧是呼喊声震天,激起的烟尘不断,热闹非凡。
烈日下练兵,这种想法也是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