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韩国、赵国又无心再与魏国滋事,我楚国近年与魏国并无刀兵,如今的魏国当无大的顾虑,可尽力对抗秦国!可魏国没有趁此收回河西,这其中原有,多半是眼下魏国并无此能力尔——”
“君上圣明——”这一次但是昭阳与靳尚一同拱手。无论齐威王说的是否在理,这拍马屁的功夫,二人却是不相上下。
礼毕之后,昭阳又继续说道:“君上,臣此来另有一事,不知是否当讲?”
“请讲——”
“方才臣听闻君上正谈论伐齐一事,臣以为此事可行!”此话一出,但是让靳尚与楚威王双双懵了!
一声轻叹,楚威王终究还是定不下心,逐问道:“爱卿此言,又从何说起呢?”
“回君上。”这一刻,昭阳胸有成竹,说的很是随意,“臣之见,魏国称王,天下诸国共弃之,故此,魏王不足以道,登不得大雅之堂。与天下形势而言,无大的变故。
如今,魏齐共王,且两国结盟。虽说魏国国力不如之前,可谓一落千丈,但终究还有些底蕴所在!齐国更是近些年进展迅速,单以国力而言,与我楚国也不呈多让。此二国结盟一气,共称王。一东一西,就好比横在天下诸侯中的一道坎。
韩国羸弱,即便无魏齐结盟,也依旧受制与魏。燕国本就受制与齐。如今魏齐结盟,赵国亦不可轻举妄动。南面,我楚国便不敢轻易出兵。
秦国有东出之心,可多年来受制与魏。天下大势,泗上小国尽皆与魏齐接壤,若此二国合力,分儿食之,其余诸国便无力阻止。
再者,魏齐尽皆称王,这天下便多出两国与我楚国平起平坐,君上心中岂无半点他想?”
昭阳的话语虽然说的并不全面,可也不是没有道理。魏齐就此结盟,从当今地图上看,抛开秦国不说,两国真就是一个横在中间的坎。
当然,破局之法不是没有,而且还有多条路。
魏齐结盟。那秦楚为何不可结盟,虽然有商郡之仇在,可当今天下,哪里还有无冤无仇的两国存在?
利益驱使,只要目的相同,仇人也可以为朋友。只看楚王愿怎么选。
此时的楚威王面带思忖,显然是将话听进去了。一旁不远处的靳尚不由得暗自为昭阳所折服。
怪不得之前怂恿楚王与卫国结盟之时,自己好说歹说,最后还是昭阳出面才将事情真正的定下来。此时他才明白,自己与昭阳相比,所差甚大!
待楚威王思索一时之后,昭阳又接着说道:“眼下魏国刚刚站稳脚跟,抛开其两军吴铭是否靠气运取胜不说。至少,他的出现让魏国在河西的败势得以稳住!
且这一年来,魏王自也收捡不少,魏国上下无不是稳固根基,欲强国,先固本。若假以时日,魏国重回当日之巅峰,那时的魏齐结盟——”
话说道这里,已经没有必要再说下去了。
见证了魏国强盛到衰弱的楚威王知道,若是全胜之时的魏国与齐国结盟,别说他楚秦结盟,就是拉上赵、韩、燕,五国合力抵御魏齐,只怕也是两败俱伤的结果。
毕竟,魏国最强时,西对秦、南对楚、在两线作战的情况下,还不安定的北上,灭了中山。
曾在中山国扶持傀儡,让其臣服魏国。只不过伴随着魏国的连番失利,中山摆脱了魏国掌控,再次复国。
想到昔日魏国之强,楚威王终于是露出了忧虑。但思索之后,却还只是问道:“既然如此,爱卿何不选择伐魏?而偏偏要征伐齐国?”
“此因有二!其一,攻伐齐国可借卫国之名,毕竟我楚国与卫国结盟在先,楚国仁义,帮助卫国摆脱齐国之束缚,乃是声张正义,合情合理。伐魏则不免要一说辞。
其二,此时伐魏,我大军跨越数千里之遥,虽然依旧可以驻军卫境,然魏国南面大梁城首当其冲。届时魏国定全力抗击我楚国,若齐国出兵助魏,形势与我楚国不利。
且伐魏赵国或不应允,韩国只怕帮不上大忙。
如此一来,我楚国被动不说,倒是给秦国营造了好的时机。
大梁与河西而言,魏国定全力保大梁,如此岂非帮了秦国大忙?
若伐齐,秦必牵制魏,韩国虽因灾害而至国事混乱,然依旧可以牵制魏国。臣同样愿出使赵国、燕国,结盟赵燕,一同伐齐——”
此番话语一说。再加上,之前靳尚说的一些原有,楚威王算是被彻底的说服了。
一想到如果任由当今情势发展下去,对楚国只有诸多的不利,楚威王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