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皇宋锦绣 > 第五百一十七章 验证项目

第五百一十七章 验证项目

早期的海战之中,速度,就成为了最关键一点,如果火力不足,速度快的话,还可以跑掉,如果火力和速度都不足够,那么跑都跑不掉。

对于海船来说,因为更加适合远洋的环境,虽然吃水很深,已经不适合在河道,或者是近海的不适合港口停靠,可是他却拥有足够的力学平衡,不停增大帆的面积,不停的增加速度。

这对于硬帆,还有平底的中国式帆船来说,先不说硬帆不可能快速的增加,不能无休无止的扩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当风变大的时候,受力虽然会增加,可是横帆在狂风之中,要降落下来,就有些困难了,固定的帆,很难降落,一不小心,就会出问题。

中国式帆船,怕的,就是帆太大了,在狂风暴雨之中,需要降帆来处理,说狂风的时候,软帆也需要降低,可是对于海洋上面,稍稍大一点的,硬帆都要降低,反倒是软帆,在大风天气之中,却可以全面的开启软帆,吃足够的风力,获得足够的速度。

平底的中国式帆船,他们载货量非常大,风力太大的时候,就很容易侧翻,稍稍大一点的风浪,都容易帆船。

实际上,这个问题,不是技术所能够解决的,平底船,吃水浅,在同样的的大小的前提下的,载重量的也就较大,在商船,之中,往往是比较好的选择。

可是当出现一些极端,或者是恶劣的状况的时候,就容易侧翻,连21世纪,都会出现,更别说的在北宋。

只要进行改变,用尖型船底,替代平板的船体,就可以解决不少的问题。

钢龙骨的出现,龙骨决定了整个船的地步形状,平船底使用的龙骨,跟海船船底,使用的明显的不同的,有这个,起码在形状上面,不存在什么问题的。

不过,先完成的4个船,他们测试部分并不是很多,有一部分的软帆,却只是一部分,完整的软帆一面,两面的,还没有完成,一个用于验证长桅杆的实验船,却上了一个硬帆,怎么的都感觉到有一定的违和感。

虽然,可以通过帆的调整,增大的受力面积,也有一定的积极的效果,可是这样的效果,危险性也比较大,毕竟船头哪里,并不安全。

不过就算是如此,也可以测试一些东西,比如说,一部分软帆的性能,比如说,这个尖型船底的性能。

在21世纪,伴随着科技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原来的理论验证,已经逐步的成为了假说,猜想。

实验的过程,就是为了验证,这一条路是否能够走通,赵信知道发展的方向,可是他不是专业的工程师,更不是研究者,他不可能知道这些子项目的确切数字,只能够依靠这些实验船。

可是就算是造出来这些实验船,验证的过程,也不容易,必须把一些额外因素给刨除掉,这就需要一些研究的方法。

在整个北宋的众多行业之中,船匠,是站在世界之巅的,哪怕定海军的这些船匠,他们在整个北宋造船业上面,不是最顶尖的这种,可是也是水准以上的。

要完成一个船的基本的构筑,需要很多的经验和基础,如何构筑,如何的建造,哪怕他们是按照赵信的要求,构筑的这个,他们也会思考的,一些熟练人员,还可以从操纵的感觉之中,感觉到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有没有一些提高。

这些提高,有时候是很细微的,稍稍没感觉到,就没有了,赵信必须回去,引导他们逐步认识到这些东西的好处,争取吧这些子项目集中到一个船上面。

或许,无法制造出大型的盖伦船,或者是西班牙帆船,可是制作出一些适合远洋的,比较庞大的船只,还是可以,这个组合的过程必须要有足够的数据支撑,并且灵巧的应用各个子项目之中的不同的部分。

如果单纯大的话,只要在原有的中国式帆船的基础上面,扩张,就可以获得,按照有史以来的记载,南海一号是800多吨,这个数字已经接近3万料了。

在明朝时候,郑和下西洋的宝船,他们也是三四万料的样子,可以肯定,在宋朝的时候,已经的开始使用组合龙骨,否则的话,800吨的船,根本造不出来的。

南海一号的长度30.4米,在整个中国,超过30米的树木不是没有,很多树木在经过了时间的累积,都可以达到这样的长度。

可是在的大树上,能够在龙骨上面使用,只是最粗,最强壮的那一部分,要达到30.4米的长度,整体的高度,可能要40米,甚至是50米。

这样长度的树,是不可能的,就算是组合龙骨,要选择足够强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