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皇宋锦绣 > 第五百九十九章 农业根基

第五百九十九章 农业根基

太少了,如果不是计划生育,控制了人口的爆炸增长,中国的人口,到21世纪,再多出几亿人来,那就麻烦大了,单纯解决口粮的问题,就是一个绝对的大问题,人口增长根本等不及粮食科技的进步,到时候,一旦动荡起来,一切都完了。

这也是赵信在定海军,以工业立基,可是从来都没有放松过农业,哪怕定海军没有农田,土地也非常稀少,却也画出了最少10平方公里的土地,用于农科所的建设,要知道,这可是定海军总面积的三十分之一。

多年的投入,种子总算是步入了正轨,也开始初步的产生了收益,以水稻,小麦和棉花为主体的种子,开始逐步的影响了整个北宋的农业,别的不说,目前小麦20万亩的种植,水稻30万亩,还有接近120万亩的棉花,都会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之中,产生效果,所有种植这些的农田,他们的产量,都会大规模的上升。

600人,如果按照北宋传统的模式,撑死了一人10亩地,这还不是精耕细作,而是类似粗放型的种植,这样的种植方法,一亩地能够产出2石已经算不错了。

可是定海军不一样的,农业科技的研究,除了种子和化肥之外,还有一个就是的农耕技术。

实际上,在定海军未来不断扩大,当大规模的招募工人,几乎肯定,工业肯定会跟农业争夺人口,这个如果尖锐起来的话,甚至会引发动荡。

毕竟,人人都向着好生活,定海军开出的工资水准,只要是来过的,可以接受劳动的,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出现,农民们为了过好日子,甚至放弃种植,都会来定海军工作的。

足够的劳动力,这对于定海军来说是一件好事情,可是因此而影响到了整个粮食的生产,那就不是好事情了。

哪怕后世工业再怎么的发达,有一个最基本的东西,是永远无法忽视的,那就是粮食的总量。

没有足够的粮食,再多的钱,再多的黄金,又有什么作用,工业如果没有了基本的粮食作为支撑,那就成为无根之木。

当然了,跟工业相比,农业的总量不高,只要够养活人口,并且略有盈余的前提下,就够了,再多的粮食,只能带来贬值,而不会有别的。

为了加强劳动效率,赵信主导农科院和钢铁厂结合,进行了新式农具的开发。

以赵信的见识,本来最适合开发的,是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这样的,可惜,在蒸汽机没有大规模的突破的前提下,就算是制作出来的蒸汽机,也只是具有实验的功效,而没有实际运用的功效,就算是勉强弄出来,成本也太高。

没办法做出来拖拉机,也未必不行,对现有农具进行改造,比如说,用更加坚硬,锋利的工具,可以减少耕地的时候,牲口的消耗,可以在同样的时间,耕种更多的土地。

同样的,参考后世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的办法,制作出更加庞大的犁,比如说,可以供八头,甚至是十头牛共同操作的犁,这对于分成小块土地的江南,或许没有太多的效果,可是对于大片地块的,这是没问题的。

台北盆地,在清理掉了土著之后,是一片旷野,在砍掉树木,清理了杂草之后,就是天然的土地。

类似的农耕器械非常的多,定海军的科技发展,特别是力学等基础理论的研究,物理学和化学的深入,一些小巧的,可以节约劳动力的工具。

这些工具,推行需要时间,甚至完全推动,可能要十几二十年的时间,这还是在定海军大幅度的让利,节约成本的前提下,可是在定海军本身,却不存在这个问题。

之前定海军的小岛,也就是3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就算是全部的变成良田,也不过是45万亩,听起来很高,可是对于定海军来说,根本不够用。

按照巅峰时代,定海军1000万人口来计算,单纯每年的消耗,就高达3000万石,也就是说,可能一亩地要上百石,才支撑的起消耗。

实际上,土地可能上百石么,除非是种植红薯这样的,一亩地产量8000斤,甚至1万斤的这种,普通的粮食,最高产的,也不过是玉米,在小麦勉强的达到千斤的时候,玉米的产量早已经突破了1000公斤,极限甚至可以达到1300公斤以上。

更别说,如果种粮食了,就不可能有那么多人,这是一个相互争夺的数据。

现在,开发台北盆地,虽然说,台北盆地的,跟定海军差不多大小,也就是300多平方公里,可是抛开未来的定居点和城市,划分出来200平方公里的土地,是没有问题的,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