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简直是太重要了。
正因为如此,叶清臣在之后的一系列计划之中,还是要跟丁海军合作,甚至会拿出种种的条件,增加中枢和三司的话语权,当然了,钱方面,还是丁海军多出一点。
叶清臣的想法,赵信不知道,就算是知道了,也不会在意的,铁路对于一个王朝的整合,是巨大的,他会让偏远的地方,叛乱再也不是那么的容易了,就算是叶清臣不提出,未来赵信也会努力的做到,甚至就算他没有控制北宋,也会有直接的好处,工业化生产的庞大物资,将会倾销到北宋,这对于扩大工业化,并且招募人口,都有巨大的作用。
在所有人都争吵不休,甚至胡说八道的时候,叶清臣看时机已经到来了,拿出了他的奏折。
先声夺人,首先就提到了铁路的造价,当100里,30万贯的造价出来的时候,整个朝堂上面,鸦雀无声。
北宋也是近两年,才有点好日子,之前别说30万贯,3万贯的支出,都可以上大朝会了,一些重点的项目,因为没钱,而被推迟,甚至引发了非常惨烈的后果,现在,一个百里30万贯,一条贯通的汴梁和京兆的铁路,千里多的话,岂不是要300万贯。
一些本来只想挣一争便宜的,基本上都偃旗息鼓了,这个数字之下,不是下面的部门能够争夺了。
昂贵的造价出来,一部分老学究们,立刻提出了反对,这个劳民伤财的项目,应该废止,不应该兴建下去。
这一点,叶清臣也有准备,他根据赵信的提点,加上铁路运转的实际情况,讲述了铁路货运可能获得的收益,只要火车能够运转30%,这一条铁路每年的收益,就高达18万贯。
5年回本,还是投入巨大的,这门生意绝对是值得做的,虽然对于民间而言,高利贷的收益很高,可是那不适合政府的行为,更别说,这个铁路对于北宋在运输上面的重要作用。
当叶清臣一条条的把所有的东西,都给讲述出来,枢密院和户部都知道,他们没有机会了,无论是准备,投资,还是计划上面,三司都拥有天然的优势,这一点,不是他们能够左右,同样的,收益上面说,这一条铁路也必须要并入三司。
朝会就这么的结束了,铁路最终归属于三司,不过,在户部和枢密院需要的时候,可以协调,优先保证军方和户部的需求,而不是赚钱。
这一点,叶清臣代表了新成立的铁路司决定了,然后仁宗定下调子,给三司一段时间,确定接下来铁路修建的计划,拿出一个完整的方案,然后在大朝会上面讨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