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似乎更加明确的感觉到了苗妃的情感。
作为一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在后来,一直都想着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回报家乡,哪怕当时改变不大,可是一些能够做到的东西,最少也花了几十万,也让整个乡村发生了改变,最少说,在国家扶贫之前,这个可以算是条件最恶劣的村庄,已经提前脱贫了。
一直以来,赵信对于苗妃,那是真的当成母亲来看了,连对他好的普通人,都可以做到涌泉相报,这个身体的母亲,而且是全心全意对他好的,当然也真正成为了他的母亲,他很享受母亲的这种溺爱。
同时,跟随着苗妃而来的,还有福康公主,对于这个姐姐,无论是在历史之中,还是在他的接触之中,都是感觉很好,同时也是很温柔的那种,历史上,因为仁宗对于母族的特殊想法,让他嫁给了舅舅。
那是一个悲剧,温柔,并且崇尚父亲还有文人的福康公主,却嫁给了一个粗鄙的,不说驸马李炜的年纪,比起福康公主最少大十七八岁,说他的婆母,在仁宗认母之前的,在汴梁是破落户,卖冥币的,在刘太后尚了一个兵马都监的小官之后,才慢慢过上普通的日子,这样的家庭,会有什么规矩和眼光。
这种苦闷,不但带来了对于福康公主的困扰,也让她郁郁寡欢,甚至背负一些职责和骂名,在父亲和礼教的双重之下,郁郁而终,才三十多岁,就郁郁而终了。
这一世,肯定不能这样了,没错,他只是仁宗的女儿,却是他赵信的姐姐,两国的长公主,真的要嫁,也必须要找一个配得上的,说实话,李妃的家人,他还真的看不上,这段婚姻,必须要给解决掉的。
如果换成定海军,还没有拿下辽国之前,他的这种干涉,容易引起仁宗的反感,甚至起到反的作用,可是在拿下了辽国之后,赵信说话的分量也不一样了。
甚至一定程度之下,仁宗真的一意孤行,他完全可以把福康公主给接过来,同样的长公主,有本事,让李玮到定海军来娶。
在仁宗看来,李家是亲戚,是国舅,可是在赵信的眼里,什么都不是,想要娶他的姐姐,真的拿出实力来。
如果他真的表现出了能力,那么赵信会亲自为他主婚,按照定海军的习惯,小家庭就是小家庭,他的家庭,根本无法影响到他们。
不过不是赵信看不起他,一个30多岁,一无是处,根本就没有自理能力的人,到了定海军又能够怎么样,受过了过去的日子,又能够吃得了苦么,这在定海军无数次的上演,赵信早已经是习惯了。
心中闪动了无数的想法,却感受着火车的逐步接近,赵信的心情,也略微的有些小激动,在这种激动之中,时间过很快的,列车进站。
七八点,在冬季,已经是漆黑一片了,在夏天却没有那么黑,再加上灯光的照明,并没有看起来那么黑,而火车的动静果然是打,轰鸣声,早在10公里之外,就已经传来。
没办法,蒸汽机是弄出来了,可是密封和其他的东西,差点意思,甚至连整个蒸汽机的基本理论,也不太完善。
一个启动了整个的工业革命,在整个历史和科技上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基本理论,甚至是雏形机,是在公元1世纪已经做出来的,后来瓦特做的,是改良,改良之后的蒸汽机,有了工业化的应用,然后又经过了无数的科学家,无数的改良,这才形成了成熟的蒸汽机。
赵信几乎是用拔苗助长的方法,让定海军拥有了生产蒸汽机的能力,只是勉强拥有了比较大的力量,很自然的声音就非常大的,同样的,寿命也不是太长,可是对于现在的定海军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有和没有的问题,之后,才可以考虑其他的,这种情况下,这样也算是够了。
当列车缓缓的停靠的时候,整个站台上面,开始了准备,热闹非凡了起来。
如果单纯韩琦带队前来,以这个时候,定海军的地位,特别是取代了辽国之后,即将成为了定海军的皇帝的话,不说这么的尊重,最起码赵信会对韩琦比较重视,却不会亲自来接。
可是一个苗妃,作为开国皇帝的太后,还是生母,那么怎么孝顺都不为过。
上有所好,下必所投,哪怕是定海军不讲究这个,有些东西,不管赵信想到没有想到,下面就会提醒。
赵信对于这种形式主义的,本身是比较反感的,如果这个欢迎仪式,放在了赵信的身上,他不但不会高兴,反倒会很生气。
可是如果放在苗妃身上,那就很合适了,符合他大张旗鼓的想法,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