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也不清楚昆明大火的全部战果以及对建昌军造成的影响能有多大。邓名决定慢慢走,留出时间,让消息能够先传到建昌,他本人要先观察一下冯双礼的反应再做定夺。
这段时间里,邓名除了总结经验教训,就是每天抽一点时间教周开荒、李星汉等人识字。当他们挖掘南下途中掩埋的粮食时,发现这些粮食已经被人动过,减少的数量也超过了一个人的食量,大家都很高兴,看来刘晋戈和袁象二人都平安无事。
在磨磨蹭蹭的邓名等人返回四川行都司境内以前,昆明大火的消息就像是插了翅膀,在西南大地上传播开来,一同传播开的还有邓名的公开信。早在北上的西营军队抵达建昌前,冯双礼就得知了这场事变的大概情况,并且迅速派人告知狄三喜——后者仍在和那个清军千总纠缠不休,袁象和刘晋戈目前也被狄三喜好吃好喝地供在营中。
西营北上部队的先锋此时已经踏入四川行都司境内,他们派遣来建昌的使者就奉命向冯双礼询问这个邓名的身世和履历——现在西营部队倒是相信吴三桂所说的误会了,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们降而复叛,在昆明城下杀了吴三桂的人,再次投降过去估计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而且这些人对邓名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昆明大火让不少本来绝望的人又生出清军也不过如此的感觉,居然能被十几个人搅得大乱。
狄三喜接到捷报后,心里的高兴那就别提了,以前对邓名只字不提的狄三喜现在整天就把邓名挂在嘴边,和部下讲、和新投降过来的清兵讲,唯恐有人不知道洪承畴、吴三桂和赵良栋也在邓名手下吃了大亏。每次替邓名鼓吹一通后,狄三喜还忘不了加上一句:“本将当初在建昌,也曾被邓先生带着十九个人打败过。”
怎么样?十九个!比邓名用来对付昆明那三个家伙的人还要多两个。而且这几位明星运动员上场后,狄三喜突然发现能参加这场比赛似乎也不算什么丢脸的事情了,说不定自己的良将之名因此能传遍天下了——他狄三喜被邓名的重视程度和洪承畴、吴三桂还有赵良栋差不多,都是要亲自出手对付的。
美中不足的是,良将狄三喜还是没有能够攻下东川府第一座清军据点。不知道对面的营地里是不是有个打猎能手什么的,清军那边总是能猎到一头鹿之类的大型动物,前些天还打到过一头野猪。由于大部分清兵都已经向狄三喜投降,对面清军据点靠着这一只、两只的大猎物继续苟延残喘下去。而狄三喜营中要吃饭的嘴太多,主要精力也得放在捕猎上,而不能全力去干扰对方打猎。
不过狄三喜已经不打算继续这样不死不活地拖下去,他决心借昆明大捷的东风,对清军营地发起雷霆万钧的攻势,一举结束旷曰持久的东川府攻防战。
第六十节 约法
狄三喜决定首先进行一次空前规模的攻心战,向清军宣传昆明大捷后建昌明军的有利形势,以及对方绝不可能得到增援的事实。等到对方官兵彻底离心后,再发起连续不断的攻击,就算不能立刻攻占对方的营地,也要通过攻势迫使对方再也无法安心出去打猎,切断了对方的补给渠道也能加剧清军的恐慌心理。狄三喜的计划是双管齐下,用政治加军事的手段瓦解敌军。
在进行了一天强大的攻心战术后,狄三喜下令今晚给士兵们加餐,准备明曰就开始猛攻敌营。正在准备晚饭的时候,营外突然传来了争吵声,听上去有几十、上百人在嚷嚷,狄三喜就派亲卫去查看出了什么事。
很快亲卫回报,有大批的清兵过来向明军投降。卫兵严格执行狄三喜的命令,不放他们进营——在之前那场假投降真吃饭的事件发生后,狄三喜就拒绝接受个别人投降,卫兵们已经把零星过来投降的清兵赶走无数次了。狄三喜宣布只有对方由千总带领全体投降时,他才会考虑接受。今天对方的千总依旧没有来,所以卫兵不肯为降兵通报。
但这些降兵们不干了,拒绝就这样被明军的卫兵打发走,他们嚷嚷说千总永远不可能来投降了,因为下午的时候清军千总带着十个死党逃走了,临走的时候还卷走了营地里全部的食物——这个千总眼见事不可为,自己之前多次用计,不仅派人去狄三喜那里骗吃骗喝,更偷过狄三喜部下埋设的陷阱里的猎物,还不断地发起反击去破坏对方的捕鸟、捕兽笼子,估计狄三喜肯定恨自己入骨,所以不敢投降,抓住机会逃走了。
清军摘果子、打猎归来,留在营地里的人传达了千总的最后命令:“自谋生路”。听到这个消息后,剩下的清军士兵没有任何犹豫就跑过来向狄三喜将军投降。今天他们没有捕获什么大个的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