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告给冯双礼,当邓名等人抵达建昌时,冯双礼、杨有才还有很多西营将领已经等得望眼欲穿。
邓先生带着两个马夫和十七个铁卫——这就是西营众将看到邓名、刘晋戈、袁象,以及另外十七个身披灿烂盔甲的卫士后的第一印象。他们之中有不少人已经见过邓名的这幅行头,不过终究还是不如白天看起来这么威风。
既然众将都对南华老仙对邓名的嘱咐心知肚明,大家自然也不会说错话,一个个都尊敬地称邓名为先生。
“这位是袁小将军,这位是刘小将军,”见到欢迎的众人后,邓名首先把两位紧随其后的马夫介绍给他们认识。
“久仰,久仰。”大家连忙和这两个绝对是邓名一行中穿着最han酸的家伙见礼。
西营的人在邓名面前显得十分拘束,其中有几个邓名还有印象,虽然在昆明城南遇到他们的时候天色很暗,但作为一个美术学生,邓名很善于记忆一个人的面貌特征,观察他们的细微神情,这已经成为他下意识的行为。
“昆明城下,我也是迫不得已,当夜对诸位谎言相欺的事,我很抱歉,还请诸位见谅。”邓名郑重其事地向这些被他骗过的人道歉。
众人自然连称不敢。这些西营将领对于邓名的胆色都很佩服,而且听说了之前他闯建昌解救冯双礼,二十骑扫荡东川府的事迹。
看到西营将领带着紧张的神态,邓名猜到他们在担心什么,多半也和冯双礼一样怀疑自己是明朝的宗室,想知道邓名对西营的态度,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为自己曾经投降吴三桂而不安,担心会被秋后算账。
现在明军需要每一个肯于抵抗满清的将领和士兵,如何才能安抚一群不久前还是敌人的将士呢?如何才能表明既往不咎的态度呢?
邓名决定再仿效一下成功的先例。
“皇上南狩缅甸,既然皇上都不在,那么大明律自然也随之不复存在。在皇上回来之前,不存在任何叛逆、犯上、投敌的罪名。”既然连罪名都没有了,那么自然更不会有什么十恶不赦之说;至于永历什么时候回来,邓名记得自己的历史上他就没回来过——邓名还没有意识到历史的改变之大已经让这个判断变得不可靠。
但大明律失效不等于不需要法律:
“今天我与诸君、将士以及四川的父老约定,天子回国前律法只有三章:杀人者死,伤人、盗窃抵罪。”
……
本章完。
第一节 交换
安抚了西营将领后,邓名第二天开始在建昌周围巡视,刘体纯和他说过的话邓名一直记在心上,知道如果想让四川明军有所作为就必须设法筹措到大量的军粮。成都平原现在人烟稀少,粮食产量有限,看起来短期内不太可能提供大量的物资,因此邓名对四川行都司抱有很大的希望。
现在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邓名都感到自己正变得越来越奇怪,似乎正在成为一个连他自己都感到陌生的人。离开奉节的时候邓名已经感到这种变化,对文安之说过“中兴大明,收益最大的就是我”这样的话,虽然事后他清醒过来:自己并不是真正的宗室,大明若是真能中兴自己的身份肯定还是大问题。但在说话的那一刻邓名心中确实就是那么想的,也就脱口而出。
离开奉节以后,无论是成都还是建昌,地方将领都视他为宗室,邓名对此虽然不承认,但也不像之前那样拼命辩白,总的说来他现在不承认、不否认的态度更类似于默认;在旅途中,邓名感到自己也越来越适应部下对自己的仰视。
“就好像被一个宗室的鬼魂附体了似的,”邓名心里这样想着,带着卫队巡视建昌的时候,他发自内心地为大明的前途担忧,急切地想知道屯田的人手和产量,对接待的士兵那种毕恭毕敬的态度也习以为常:“我明明是个冒牌货,但现在只要不特意提醒自己,就会自然而然地从宗室角度去思考,去看问题。嗯,不知道这是不是要得精神分裂症的前兆啊?”
这个时候没有心理医生,没有人能给邓名诊断,确认或开释他的担忧。
视察了几天后,邓名对建昌周围的情况有了一些了解,今天回到营地后,他对部下们说道:“你们看见没有,四川行都司的百姓,还有辅兵脸上,基本都没有什么兴奋之色,我们在昆明的胜利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不错的谈资,但并没有让他们感到有多么高兴。”
不等部下们回答,邓名就叹了口气:“或许有不少人内心深处会觉得我们败了更好,因为战争还在继续,如果我们一败涂地,庆阳军投降了,他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