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清廷的汉族官吏,恐怕也会受到极大震动:“胡兄一定要帮我,不,一定要帮大明,这也对胡兄的女儿、外孙也好啊,大明中兴,五皇子怎么也是亲王,令嫒不就是王妃了吗?”
“张兄说的是!”胡缙绅此时也被英雄主义所感染,慷慨表示:“张兄且先回去,我明曰一定苦劝大王,让他出来号召浙江的忠义之士。”
“有劳胡兄了。”张煌言向着老朋友深深一拜。
“张兄言重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胡缙绅激动地站起身来,他和张煌言相视而笑的时候,二人眼中竟然隐隐都有泪光。
可惜无论是张尚书还是胡缙绅,都不清楚在邓名原来的世界里,王士元根本没有任何反抗清廷统治的念头,对抗清运动避之不及,唯恐引火烧身。在那个世界里,王士元每次泄露口风时,他的身份都会重新激起周围人的斗志,让他们胸中熊熊燃起抵抗异族统治的热情之火;无论是四明山、还是宁波、慈溪,王士元每一次化名避祸的藏身之所,都会有人站出来与清廷这座庞然大物殊死抗争;再比如在镇海,张月怀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得知房客是隐姓埋名朱三太子后,张房东就变卖家产,要联络豪杰一同拥戴王士元,起来与清廷斗争……可惜王士元每次都让这些破家舍命的人失望了,每次王士元一听说别人要抛下一切帮助他驱逐鞑虏,就马上仓皇遁走。
与胡缙绅达成协议后,张煌言就返回军营。第二天处理完军务后,张煌言有些迟疑,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在白天公开带人去胡府——昨天王士元明确表示不希望张煌言公开他的身份,更抬出崇祯皇帝来。
就在张煌言迟疑不定的时候,外面突然报告有一位胡姓缙绅来访。
“快请。”张煌言看见名帖后,心中一喜,连忙让卫兵把胡缙绅带进来。
“已经……”见到胡缙绅后,张煌言就想问对方是否已经完成了说服工作,王士元是否已经同意把姓名改回朱慈焕,但张煌言才吐出了两个字就停住了,他看到老朋友脸上满是沮丧之色。
胡缙绅告诉张煌言,他女婿今天一早就带着妻子到乡下躲避去了,临行前再三命令岳父不得向明军透露他的行踪,就是这件事也要等到下午才能去向张煌言报告。
“啊。”听胡缙绅说完后,张煌言心里好似打翻了五味瓶,现在王士元肯定已经离余姚很远了,唯一知道他去向的只有胡缙绅,显然这个知情人也没有告诉张煌言的打算。
对不忘大明的胡缙绅来说,王士元既然是烈皇的皇子,那就依然是他的君父,既然是王士元的吩咐,那胡缙绅就一定不会违抗,哪怕张煌言刑讯逼问他也绝对不会吐露一个字。而对张煌言来说,他虽然并没有把王士元视为君父,但作为明朝的忠臣,他也绝对不会强迫亲王去做什么事,只能尽力说服,说服不了也只好作罢。
“既然如此,我也没有必要在余姚多呆了。”张煌言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看到邓名的表现,以及他激起的士气后,张煌言就一直幻想在浙东重复这样的壮举,幻想着能在浙军中打起明室宗亲的旗号,让士兵和百姓看到顶盔贯甲的皇子亲王。
张煌言下令尽量将余姚的百姓迁向沿海,然后搬运去舟山,实在不愿意走的百姓则疏散到城外避难:“再派人去杭州马提督那里。”
马逢知已经顿兵坚城下很久了,而达素不久前已经抵达南京,张煌言觉得如果马逢知不能在短期内拿下杭州,那就该考虑退向沿海了。
“去问问马提督,他愿意不愿意和我会师,然后一起攻打宁波府,嗯,再向马提督稍微透露一下,我有办法快速攻破宁波的城墙。”张煌言并没有和马逢知分享邓名的爆破技术,毕竟对方还是刚刚反正的前清廷高官,张煌言对他还缺乏信任,更担心他手下见势不妙又会投降回清廷那边:“点到为止,不要告诉他太多。”
……在南京,奉命增援东南的满清大将达素在询问过长江江防后,对东南的局面深感震惊。
“江宁、苏松还有江西的水师都全军覆灭了?”达素早就知道情况可能会很糟,但并没有想到居然能糟糕到这种地步。
郑成功进入长江后,苏松水师就一直避战,可等郑成功攻打崇明岛后,守军只有力量坚守核心堡垒,为了不让郑军得到水师,守军只能自行毁掉船只。至于南京和江西的水师,被邓名的一场大火烧去了大半,剩下的也都被明军缴获,已经带回武昌去了。
“是啊。”蒋国柱告诉达素,不光水师全军覆灭,东南清军的主力部队也遭到重创,根本无力镇压马逢知的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