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正在拦截黄梧,黄梧的船队在危险之中,可能会付出相当的损失,但施琅这一百条船中的大部分仍然能够安全逃回泉州。
“向北!没听见吗?”施琅见亲兵仍在迟疑,不由得怒喝一声。刚才为了尽快装船,几乎所有的战舰都接受了禁旅八旗和他们的战马,所以任何一条船被截住都会导致禁旅八旗的兵员损失。
在目前的局势下,只有向北才可以避开明军的主力,在后边的郑家水师赶到前,把禁旅八旗平安送上大陆。
大陆越来越近,而西南方向的明军在背后穷追不舍。
“不要去同安了,”施琅指着一处海岸喝道:“在那里靠岸,水面下是沙滩,没有暗礁,可以冲滩搁浅。”
虽然逃去同安可能让更多的船只暂时逃生——只是暂时而已,能不能成功地偷越郑军的封锁线逃回泉州还是难说,但毕竟不是立刻被歼灭——但施琅担心在这段时间里会有船只被明军追上,船上面的太君说不定就得为大清捐躯了,所以施琅当机立断,选择放弃船只。
若是换了其他人,未必能够找到合适的地点进行冲滩,幸好施琅对厦门周围的水域非常熟悉,找到一处没有暗礁的地方主动搁浅易如反掌。
在施琅的指挥下,清军战舰一条接着一条,冲上了海岸。
尾追而来的明军不敢靠近可能导致搁浅的近岸,就在远处游弋,向清军这边开炮射箭。
当第一条船只冲岸后,施琅就急忙跑下去维持秩序。面对隆隆的炮声,施琅临危不乱,一直坚守在第一线,命令所有的绿营士兵继续呆在搁浅的战舰中,给太君和他们的坐骑让开通道:“弟兄们不要慌,不要下船,让满洲大兵先走!”
第四十五节 处置
清军的水师完全溃散后,郑成功见大局已定,便让部将分头堵截企图逃跑的清军舰船,他本人则返回厦门港。刚才见到高崎方向出现烽火,郑成功心中有些不安,就急着想去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了以防万一,还派了一队船去高崎附近的海面巡逻。
等郑成功返回厦门港的时候,前去高崎的使者已经返回,立刻就向延平郡王报告了所见所闻。得知陈蟒已经获胜后,郑成功非常高兴,刚才他还有些担心已经登陆的清军可以向北方突围,然后通过北面的海峡逃回去一些,现在这最后一扇门也已经堵死了。
陈鹏投敌叛变,根据郑成功的规矩,应该是全族诛灭,本人乱箭射死。可使者告诉延平郡王,陈鹏手下的军队集体替他求情,希望延平郡王能够法外施恩。
“既然如此,那就从轻发落吧,不能han了忠义之士的心。”郑成功很痛快地答道,这些部队没有跟着将领一起叛变让他心情大好:“陈鹏斩首,但不用悬挂营门了。”悬挂叛徒的首级是为了震慑潜在的叛徒,但陈鹏的手下显然都是可靠的志士:“处斩后,首级交给陈蟒,让他给收殓下葬吧,这样他和陈鹏也算是全始全终了。”
略一思索后,郑成功下令由陈蟒代替陈鹏的职务,统帅这支军队。
“陈蟒的妻子、兄弟皆不问,亲兵不管一开始是否附逆,一概赦免了。”
郑成功飞快的发布完命令,传令兵大声应是,带着延平郡王的决定再次赶往高崎。
“陈鹏真是跳梁小丑,”使者走后,郑成功身边的长子——郑经轻蔑地评价道:“竟然敢小看父王在军中的威信,真是自取灭亡!这都是父王的兵马,他一个人也休想拉走。”
听到延平世子的话语后,不少部将也纷纷表示赞同,郑成功微笑着接受了他们的祝贺,然后继续调兵遣将,争取尽快歼灭那些来不及撤退的登陆敌军。
等众将都领命而去后,郑成功的营帐内只剩下他们父子二人,郑成功这才纠正道:“你说的不对,陈蟒他们不从贼,固然有我的威信在内,但最关键的是,他们都是大明的赤子忠臣;不要说陈鹏,就是我想投降,他们都不会听从,而是会自行散去。”
“父王说的是,孩儿失言了。”郑经急忙点头称是。
“你是世子,在人前说话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要让人有所误解。”郑成功感觉郑经并没有完全听进去,对军心也有一些误解,这让他有点担心。
……
东岸的清军部队在看到施琅逃走后就失去了抵抗的意志,大批地向明军投降,闽军水师抵达时,已经没有几个清军还在顽抗;东南的登陆场刚才是达素亲自在指挥,郑成功水师逼近时,达素已经没有让禁旅八旗全部登船的时间。在达素和黄梧撤退后,岸上还有近千禁旅八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