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伐清 > 第 610 章

第 610 章

长庚的协议边界,湖广兵占据了这里后武昌的安全也就有了保证,张长庚没有乘胜追击,而贺珍自知实力差湖广总督太多,也识趣地没有尝试夺回。

展开张长庚的回信,里面的口气也相当客气,大清的湖广总督不但给两位大明国公回信了,而且也没有流寇、闯贼的乱骂一气,同样称他们为先生,并答应了明军的入境要求。当然,张长庚已经向燕京报告了明军的入寇行动,这位送信的马军提督就是湖广总督的剿匪总指挥,全权负责抵御贺珍和郝摇旗的进攻。

来信上还交代了邓名的行程,张长庚表示若是一切顺利,不但贺珍,就是还没有赶到钟祥的郝摇旗也绝对来得及在武昌城下见邓名一面。

当着使者的面,贺珍按照信中的要求烧毁了来信,示意部下带武昌马军提督去检查明军的营房。

“多谢国公大人。”马军提督恭敬地躬身告退,然后在明军军官的陪同下检查了整个营地,以确认明军没有携带任何攻城设备,尤其是张长庚再三强调的火药和爆破使用的大钟。

“贵使满意了吗?”检查明军营地完毕,明军军官问道:“我是不是能去看看贵军的防御呢?”

“理所应当,理所应当。”马军提督毫不犹豫地带着明军军官去视察清军的阵地,以证明清军没有埋伏,也没有收集粮草或是集结部队。

“郝国公怎么还没有到?”陪同检查完毕,马军提督又问道。

“哦,是这样的,安东王也要去武昌一趟。”明军军官答道,安东王一直受到郝摇旗的保护,这些年总是呆在安全的竹山后方,邓名驰骋湖广时安东王曾经动过心思,但最后还是觉得前线太危险了而没有出山。

以后邓名的捷报一个接着一个传来,安东王见湖广清军畏邓名如虎,心里也颇后悔。这次高邮湖的消息传到竹山,安东王实在忍不住了,突然勇气百倍,决意去见见这个年轻宗室,顺便聊聊家常,看看能不能攀上什么关系。

“啊,有位大王要来啊。好的,我知道了,武昌会准备最好的戏班、伶人,送到贵军中,一定让大王满意而归。”马军提督知情识趣,既然不可能冒着惹怒邓名的危险对付安东王,那拍马屁就是唯一的选择。

“有劳贵军了。”明军军官连连点头。

第二十四节 怒潮(下)

武昌。

接到钟祥的报告后,张长庚没做太多思考就下令手下预做准备,给朝廷的奏章也一挥而就。奏章的内容主要是:大明的安东王听说先皇在高邮殉国,以为有机可乘所以亲自督统湖北明军围攻武昌;与湖北明军配合的还有从下游流窜回来的巨寇邓名,气势汹汹意欲夺取武昌,把战火烧到长江的中游。

张长庚在奏章中信心十足地对朝廷保证,他已经制定了坚壁清野的政策,打算坚守钟祥等城,放开大路把明军吸引到坚固的武昌、汉阳城下,安东王和化名邓名的小福王不来则已,来了就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这番豪言壮语绝非无的放矢,张长庚自问这两年一直与邓名合作愉快,这次高邮湖一战,张长庚更是不惜血本地向明军提供了海量的弓箭和装备,他深信邓名一定会努力维持与自己的和平。湖广总督在明军中驻有联络使者,不久前使者快马加鞭赶回武昌,亲口向张长庚汇报了武昌的装备对高邮湖取胜的重要意义,同时还带回了邓名的亲口感谢——邓名对张长庚的使者称:武昌的装备在歼灭禁卫军一战中起到了无以伦比的巨大作用——这话邓名也和林起龙、蒋国柱和张朝的使者说过,不过主语换成了情报、粮秣和银子。

之前明军那边只有邓名对张长庚采用双赢政策,湖广总督和郝摇旗、贺珍则多次爆发过激战,李来亨那边虽然稍好,但气氛也一直紧张。但最近几个月来,荆州前线两军的紧张对峙气氛不断放松,这次郝摇旗和贺珍也向张长庚抛出了橄榄枝,想必等这次合作后就可以取得信任,沿着汉水进行交易了。

“邓提督真的影响了很多人啊。”想到此处,张长庚不禁感慨万千。不用说郝摇旗他们,就是张长庚本人也渐渐抛弃了势不两立、除了投降一切免谈的思维模式,而是积极展开谈判,尽量利用一切优势去赢取实际的利益;前一种思维模式张长庚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奉为金科玉律,从来没有动过一丝一毫的怀疑念头,但现在他却越来越被新的斗争模式迷住了。

虽然周培公离开了武昌,但始终定时给湖广总督来信,一开始张长庚看到江西给这个得力手下布政使衔时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在他看来这不过是南昌在向自己示好;听说蒋国柱大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