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下少流血,让同秀才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
邓名的话让在座的人都有一种刺痛感,好像有什么东西正在戳进他们的肺窝里面去。邓名并没有说皇帝失德、昏庸、弃国,所以变换忠君目标并非是什么不道德的行为;而是在忠君和爱国之间权衡,不但把这两者分开了,而且毫不掩饰地用价值利益来衡量。
“最后我选择了以帝国政斧、同秀才的利益为优先。”邓名基本结束了他的报告,不过他把选择权交给了对面的议员们:“我当时身在缅甸,所以就猜测这样做才符合同秀才们的心意。诸君是川西同秀才们的代表,你们回家后问问乡邻乡亲的意见,然后表决一下。如果你们觉得我们应该花钱、流血去接回圣上,我会再次领兵出征的。”
结束了报告后,邓名再次重申了一下院会的关系:“正如我刚才所说的,帝国议会是股东的代表,而参议院是伙计。为何伙计能够否决股东的提议呢?因为和所有的商行一样,有一些事是要靠有经验的掌柜和伙计来完成的。股东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设想,而掌柜和伙计来评判这些设想的可行姓——比如股东说我们高价买石头,然后以更高的价格卖给别人吧,伙计就可以进行劝阻,这也是参议院的工作——不过我们知道,这种买卖也未必就行不通。比如我们现在从缅甸买石头,然后设法卖到清廷那边去。所以当参议院否决帝国议会的提议时,应该给出明确的否决理由。当股东们坚持原来的意见,比如七成的议员赞成,而且在三次否决、劝阻后,坚持第四次通过,那就应该成为帝国的政策——只要不违宪。”
说完了这些话后,邓名就结束了他的报告并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返回衙门的路上,刘晋戈一直在琢磨着邓名的话,从中他看到了邓名对川西民心的重视:“如果帝国议会和我一条心的话,青城派那帮家伙就没辙了吧?他们已经骂老子骂了好几年了。嗯,要想让议员们高兴其实不难,多搞点移民过来,就会有很多老板支持我,不管他是哪里人。”
特意从叙州赶来的袁象也有着差不多的印象,他决心再加一把力,让更多的新移民选择在叙州定居。看起来只要叙州的议会支持他袁某人,这个知府的位置就稳如泰山了。
第三十八节 买卖(上)
一晃就过去了两个多月,长江中下游不断传回来消息,从十月下旬开始,迁移的东部百姓不断通过夔门进入四川。这次搬迁的规模极为庞大,明军从未有过这种大规模迁徙人口的经验,在迁徙的路上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多亏了李星汉、任堂他们几个人初生牛犊不怕虎、敢想敢干。明军将这些愿意来四川的百姓视为未来的同伴而不是奴隶,对沿途的伙食和住宿安排极为重视。邓名同样没有一次姓搬迁过这么多的人口,所以只能让军队自己看着办。只要记得把出现的问题、临时想出来的对策以及效果都认真记录下来就可以。
这段期间,邓名一直在编写新的学生教材。在他看来,最重要的基础教育除了语文就是代数、几何和逻辑。以前邓名曾经编了一些,这次趁着有时间,每天再努力回忆一些过去读过、看过的知识。
八月底的时候,军队把几个英国人从崇明岛送过来。这几个人都是来东方的冒险家,虽然自称是商人,但邓名觉得他们其实就是铤而走险的流氓。这个时代的英语和邓名学过的有不小的区别,只会一点皮毛的邓名完全没有和这几个英国人用外语交流的能力,不过这并不妨碍邓名把他记忆中的代数公式、逻辑三段论以及阿拉伯数字通通称为翻译作品。邓名对人声称,这些东西都是那几个英国人带来的,是从他们的书籍翻译过来的——虽然邓名很怀疑这几个英国商人受教育的程度,可能都是没有接受过正轨教育的半文盲。
邓名能够回忆起来的公式都是零七八碎的,正确与否他自己也没有把握。这些东西如果署上他的名字,多半会被不少人顶礼膜拜,但如果说是几个来历不明的英国人送来的,那无疑会受到质疑,其中的错误更容易被挑出来,而且还不会让邓名脸红。不过在拼凑这些课本的时候,邓名也让人多方设法寻找一切有关代数、几何和逻辑这三门学科的书籍、资料。
邓名虽然是为五十一区编写教材,但却常常住在叙州,因为除了编写课本外,还需要帮助首饰行设计珠宝式样,以便加工后卖给渝城的清军。邓名理论上握着川西的全权,但邓名两个月来却没有过问太多的政务、军务,成都和叙州的知府衙门已经适应了邓名不在眼前的工作模式,熊兰管理的银行,秦修采管理的税务局,陈佐才执教的学院,已经长期在没有邓名干涉的